您好,欢迎来到要发发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穷士芦的解释是什么

穷士芦的解释是什么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穷士芦的解释是: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子胥(伍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芦中而应。'后因称芦苇为'穷士芦'。

穷士芦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穷士芦详细内容】

⒈后因称芦苇为“穷士芦”。引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子胥(伍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飢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餉。’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於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芦中而应。”林之夏《行路难》诗:“宅边学种先生柳,江上遍生穷士芦。”

二、网友释义

穷士芦,读音qióngshìlú,汉语词语,称芦苇为'穷士芦'。

三、汉语大词典

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子胥(伍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芦中而应。”后因称芦苇为“穷士芦”。林之夏《行路难》诗:“宅边学种先生柳,江上遍生穷士芦。”

四、其他释义

1.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子胥(伍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芦中而应。'后因称芦苇为'穷士芦'。

五、关于穷士芦的成语

闷葫芦  葫芦依样  依葫芦画瓢  

六、关于穷士芦的词语

士穷见节  依样葫芦  葫芦依样  掩口葫芦  没嘴葫芦  明月芦花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穷士芦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net188.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