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臣的相关诗词是:《争臣论》。
争臣的拼音是:zhēng chén。注音是:ㄓㄥㄔㄣˊ。结构是:争(上下结构)臣(独体结构)。
争臣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争臣详细内容】
争臣zhēngchén。(1)指能直言谏君,规劝君主过失的大臣。争,同“诤”。争臣[zhēngchén]⒈指能直言谏君,规劝君主过失的大臣。争,同“诤”例朝无争臣,则不知过。——《汉书·萧望之传》英ministerwhowillgiveforth-rightadmonition;
二、基础解释
[ministerwhowillgiveforth-rightadmonition]指能直言谏君,规劝君主过失的大臣。争,同“诤”朝无争臣,则不知过。——《汉书·萧望之传》
三、引证解释
⒈能直言诤谏的大臣。争,通“諍”。引《孝经·谏争》:“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荀子·子道》:“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孔子家语·三恕》:“昔者,明王万乘之国有争臣七人,则主无过举。”王肃注:“天子有三公四辅,主諫争,以救其过失也。”唐柳宗元《柳常侍行状》:“纳忠为争臣之表,出守乃牧人之良。”
四、国语辞典
能直言规谏国君过错的臣子。《荀子.子道》:「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朝无争臣则不知过,国无达士则不闻善。」也作「诤臣」。争臣[zhēngchén]⒈能直言规谏国君过错的臣子。也作「诤臣」。引《荀子·子道》:「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朝无争臣则不知过,国无达士则不闻善。」
五、关于争臣的造句
1、中古以降,其臣尚谀,其君亦自圣,掩盛德,行小道,乃有入则造膝,出则诡辞,奸由此滋,善由此沮,天子意由此惑,争臣罪由此生,媚道行而害斯甚矣。
2、有谔谔争臣者,其国昌;有默默谀臣者,其国亡。
3、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4、有谔谔争臣者,其国昌;有默默谀臣者,其国亡。(查字典www.chazidian.com争臣造句)
5、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www.chazidian.com/zj-63486/造句】
六、关于争臣的诗句
Copyright © 2019- net188.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