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言的解释是:教言jiàoyán。(1)教诲的话。教言[jiàoyán]⒈教诲的话。例记取先人教言。英instruction。
教言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教言详细内容】
教诲的话
二、引证解释
⒈教诲的话。引《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二·东门行》:“今时清廉,难犯教言,君復自爱莫为非。”明李贽《与焦弱侯书》:“耿子健归,承教言足矣,乃有许多物,不大为寒士费乎!”徐特立《延安新教育学会致函陶行知先生》:“本会成立不久,一切都在草创与摸索之中,尚祈时赐教言为幸。”
三、网络解释
教言【解释】:教诲的话
四、综合释义
教诲的话。《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二·东门行》:“今时清廉,难犯教言,君復自爱莫为非。”明李贽《与焦弱侯书》:“耿子健归,承教言足矣,乃有许多物,不大为寒士费乎!”徐特立《延安新教育学会致函陶行知先生》:“本会成立不久,一切都在草创与摸索之中,尚祈时赐教言为幸。”
五、关于教言的成语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不教之教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宁教我负人,莫教人负我 言传身教 言教身传
六、关于教言的诗词
<<《看僧披剃·尔教言无相》>> <<《绍熙癸丑二月二十六日蒋助教言正招游阳华婆》>> <<《绍熙癸丑二月二十六日蒋助教言正招游阳华婆》>> <<《绍熙癸丑二月二十六日蒋助教言正招游阳华婆》>> <<《绍熙癸丑二月二十六日蒋助教言正招游阳华婆》>> <<《绍熙癸丑二月二十六日蒋助教言正招游阳华婆》>>
要发发知识网还为您提供以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教言的意思是什么
教言,是一种来自前辈或智者的指导性话语,它承载着丰富的智慧与经验。在古诗文中,教言被频繁提及,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道德指引的重要来源。《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二·东门行》中提到:“今时清廉,难犯教言,君复自爱莫为非。”这句话强调了教言的重要性,指出在当今社会保持清廉不易,但更不能...
教言的意思
教学相长 。因材施教。 使,令:风能教船走。 指“宗教”:教士。教主。教皇。教堂。 姓。 学 教 ā 传授: 教课 。你教给我做。 学 笔画 言的解释 言 á 讲,说: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
什么是佛教
一、教言,指佛教的典籍。二、教化,佛陀教化九界众生。三、教义,佛陀用佛法智慧教化九界众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出家众有弘法利生的责任,在家众需要佛的智慧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生命价值,同时也要有传承佛陀言教的担当。佛说众生平等,皆有佛性,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指从真理上讲无差别。佛教与其...
圣教言是什么意思?
圣教言是指在宗教信仰中,神圣的话语和智慧的言辞。以下是对圣教言的详细解释:1. 来源与性质: 圣教言通常被认为是来自神明或先知的神圣话语。 这些言辞由教会传授和传承,被视为具有神圣性和权威性。2. 在基督教中的体现: 在基督教中,圣教言包括《圣经》中的各种经文和启示。 这些经文和启示...
十言之教的意思是什么
尽管这些教言的具体含义和作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解释,但它们都强调了顺应自然、尊重生命、和谐共生的理念,体现了古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洞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教言逐渐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追求真理和智慧。
言教是什么意思?
言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因为它能够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将知识、经验或智慧直接传递给学生。无论是老师、父母还是朋友,只要能够运用适当的言辞、口吻、语调和表情,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启发他们的思维并塑造他们的性格。除了普通教育中的言教,现在的社会也出现了很多言教型的教育机构或...
教言怎么造句
1、有关远离女人的教言,是针对不能消除贪心的男人而言。2、但愿人们能谨记这句教言。3、他们愿意倾听、用心理解、以此教言值得领悟值得把握。4、前辈大德凝聚着智悲精华的教言,如何不被我们白白浪费,的确是值得深思的问题。5、博朵瓦格西又说:闻思再好,不懂得修行教言的人,与傍生没有什么区别...
言教的解释及造句
言教拼音 【注音】: yan jiao 言教解释 【意思】:用讲说的方式教育、开导别人:不仅要~,更要身教。言教造句:1、我希望大家会铭记我给你们的言教,让它成为你们脚下的指南和悟性的明灯。2、我所描述的我的不成熟的心境,是那个时代的言教和身教所培养出来的。直到今天,这种影响有没有遗留,...
身教言是什么意思
言传身教 【近义】以身作则、现身说法 【反义】言而无信、言行不一 【释义】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出处】《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大教意思和来源是什么
”这段解释进一步说明了“大教”与“大交”的关系,即“大教”即是“大交”,指的是南方边远地区。综上所述,大教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具有多重含义,既指重要的教导和训戒,也指尊称别人的教言,还用来指代佛教,甚至指代南方边远地区。这种多义性使得“大教”成为了一个非常丰富而复杂的词汇。
Copyright © 2019- net188.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