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同行向我抛来疑问:“渔岛怎么突然限流了?”“今年渔岛为什么这么火?”我统一回答是区域客流整体增长的带动,但作为亲历者,我深知渔岛暑期客流“井喷”并非偶然。其背后,是产品升级的精准踩点、传播策略的有效协同、以及企业朴素基因的厚积薄发。让我们拆解这三个关键变量。
一、产品升级:文旅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在地化”的创新融合
许多景区在初期产品打造上,容易陷入“什么火做什么”的误区。文旅的本质,绝非简单的“拿来主义”。
“考察热”后的冷思考:去年底,全国“老街”与“不夜城”模式火爆出圈。渔岛同样在“夜经济”上寻求突破,初期也曾四处考察,一时间“乱花渐欲迷人眼”,点子“层出不穷”。但热情过后,一个核心问题浮现:“外来的和尚”会不会“水土不服”?
解法一:形神兼备,在地化创新。我们的策略是“因地制宜”。将本地流传的“独角龙开海”传说(神),与考察所得的“夜游”形态(形)创新融合,最终孕育出独具特色的“螭吻九九”神兽机甲和文化核心载体——“九子天街”。这避免了生硬复制,赋予了产品在地文化灵魂。
解法二:用户导向,需求即指南针。决策者常易陷入“点子无敌”的误区。但文旅的买单者,终究是游客。关键在于“到群众中去”,精准捕捉需求。我们发现游客青睐非遗文化,便集中引入非遗项目扎堆呈现,例如昌黎地秧歌、皮影戏、打铁花、火壶等;游客渴望互动体验,就设置多区域、多形式的互动游戏;游客热衷亲水乐趣,我们便将“玩水”做到极致,花样翻新。用户需求,是产品创新的根本坐标。
核心逻辑:拒绝简单复制,深度结合在地文化(神)与先进模式(形),并以用户真实需求(群众)为创新驱动力,是产品脱颖而出的关键。
二、传播节奏:天时、渠道、内容的“三位一体”
在旅业企划领域从业多年,我笃信有效的传播离不开对三个核心要素的精准把控:时间节点、媒介渠道、宣传内容。
1.抢占天时:卡准决策窗口期。旅游消费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客流集中在特定假期。宣传必须卡准“游客决策窗口期”。太早,热度易消散,转化率低;太晚,声量易被淹没。渔岛在项目升级改造完成前,已制定详尽的宣传节点规划。决策层当机立断,确保了执行抓住黄金时机,避免了“有钱没效果”或“错过再花钱”的恶性循环。
2.精准触达:KOL匹配目标客群。主流平台是阵地,但渠道的核心在于目标人群的精准触达。选择KOL(关键意见领袖)时,核心标准是其粉丝画像与产品目标客群的高度匹配。这次传播,我们对合作KOL进行了精挑细选。更重要的是,面对“流量贵”的现实,决策者没有被价格“吓退”,深知必要投入的价值——犹豫不决往往意味着错失良机。流量虽贵,但时机更贵。
3.内容制胜:软硬兼施,动态调整。宣传内容需“软硬兼施”——软广侧重沉浸式体验与情感共鸣(游玩感受),硬广突出核心卖点(重点产品)。关键在于动态优化:当监测到“机甲龙”系列(包括机甲龙泼水、机甲龙电音狂欢、机甲龙神话大秀)的热度持续攀升时,软广内容迅速跟进,重点渲染其独特的游玩体验和视觉震撼,成功引爆社交话题,成为今夏最出圈的传播亮点。
核心逻辑:传播效果 = 卡准决策时间点 (When) x 选对精准渠道/人 (Where/Who) x 创作适配内容并动态优化 (What)。三者缺一不可,且需协同发力。
三、企业基因:朴素的长期主义,是爆发的深厚根基
渔岛的火爆,绝非一蹴而就。究其根本,是深植于企业基因中的“朴素”经营理念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这种朴素,体现在发展的每一步:
企业发展溯源:从渔业到文旅的脚踏实地。“渔岛”之名,源于其前身——渔业养殖,其发展脉络清晰:渔业养殖 → 渔业旅游观光 → 综合性海洋度假区。每一步都印证着那句朴素的格言:“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内核:朴素的“三维”企业哲学:
发展朴素:立足当下,勇于尝试,不好高骛远;
经营朴素:诚信经营,杜绝欺诈,不唯利是图;
管理朴素:以人为本,上行下效,不甩锅推诿。
核心逻辑:持续的产品迭代和有效的市场传播,必须建立在坚实的企业根基之上。渔岛骨子里的“朴素”——脚踏实地的发展观、诚信为本的经营观、以人为本的管理观——构建了深厚的信任基础和内生动力,是应对市场变化、实现爆发式增长的深层密码。
渔岛暑期的火爆,是“天时(精准传播节点)、地利(差异化产品)、人和(朴素基因积累的口碑与执行力)”共振的结果。它再次印证:文旅的成功,没有捷径。它需要拒绝浮躁的“拿来主义”,深耕在地文化与用户需求;需要科学规划传播,精准投放资源;更需要企业秉持朴素的长期主义,以诚信和实干赢得市场。当潮水退去,能持续吸引游客的,永远是那些真正创造了独特价值、并赢得信任的目的地。
渔岛的火爆,对你所在行业的“长期主义”实践,有何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