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出生的梁实,父母都是人民教师,可惜父母却没有在他的学业教育方面有所成就,以至于在梁实第一次参加高考的时候就名落孙山了。当然这并不能完全归咎于父母的教育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梁实自己在那些年里不够用功读书,没能考上大学。
不过梁实与其他成绩一般的学生不同,对于很多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学习都是令他们十分头疼的事情,自己不愿意学习,自然而然地成绩就会不理想,那么高考没有取得好成绩,之后也就会选择其他的出路。但是梁实并不是这样,梁实对于高考,有着一种常人无法比拟的热情,一次失败并没有让他对考试失去信心,他反而接二连三地考了23次,但是23次高考无一例外,都没有取得非常好的成绩。
对于梁实来说,前几次高考或许是因为想要考取心仪的大学,他心目中理想的大学是川大,但是他只有两三百分的成绩显然是上不了川大的。后面再参加高考,就不再是为了到大学中继续学习,或者是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了,而是完成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完成一桩心愿。
虽然在允许的范围内每年都参加高考,但是梁实却什么都没耽误,在各个人生阶段都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24岁,梁实已经参加过5次高考,在这一年他结婚了。在此之前他已经是一家木材公司的员工,在工作上已经有了不错的发展。
2001年之前,我国对于高考考生的年龄是有限制的,之后就不再限制,因此在1992年的时候,梁实就已经失去了参加高考的机会。那段时间对于他来说是非常失望落寞的,因为心中一直以来的愿望再也没有机会去实施了。一直到2001年以后,国家放宽了高考政策,梁实顿感春风拂面,立即决定投身高考。那个时候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建材厂,妻子也有了自己的家具生意,两口子的生活红红火火,完全没有经济上的负担,而梁实却坚持参加高考。不过他每次备考都是在工作之余,并没有因为高考而放弃自己的事业。
有人问梁实,为什么这么执着的参加高考?梁实的回答是为了“圆梦”。梁实兄弟姐妹5人,他排行第四,家中没有一个孩子上过大学,所以在梁实的心目中,上大学已经被当成最光荣的事情。为此,他不顾大家质疑的眼光,坚持参加高考,23次出入考场,仅管从无胜绩。
那么梁实为什么考了这么多年,一直考不上大学呢?我们看看梁实的学习习惯就知道了。梁实偏爱看书,但是却不愿意落笔做题。他总是认为,所有的知识都在课本上,他会对需要背诵的东西记得滚瓜烂熟,但是除了高考当时之外,从不动手做题,这就导致他缺乏答题经验,做题的速度非常慢,而且很多题型他见都没有见过。
而且梁实只看那些有答案的参考书,就像很多同学一样有一个误区,就是看一遍参考答案就认为自己已经做了一遍题,其实不然,自己动手做,是对课本知识体系的一次重新梳理,是对自己答题思维的一次锻炼,而这一点,恰好是被梁实忽视的。
而且梁实一直在为了生活而奔波,没有在校园中学习,他在教育资源、竞争意识、学术氛围上面就无法与学校里的学生相比较。这些都是梁实屡战屡败的原因,当然,影响他的因素可能还有很多。
梁实对于自己的子女,在教育上是非常重视的。他自己的儿子早已考入大学,并且在美国攻读研究生,而如今梁实自己则是在为2020年的高考做准备。我们且看“高考最牛钉子户”今年又会发挥如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