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穴位贴敷配合中医护理方案对心衰症状改善的效果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穴位贴敷配合中医护理方案对心衰症状

改善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穴位贴敷配合中医护理方案对心衰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0年4月收治的有心衰症状的患者102例,依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采取穴位贴敷配合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疗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前后脑钠肽(BNP)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显著高于参照组78.43%,护理前两组在数据方面无显著差异,经护理后试验组的BNP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贴敷配合中医护理方案对心衰症状的改善效果显著,且能够使患者的临床体征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值得在临床对其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衰症状;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改善效果

心衰是指当心脏不能够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是由于各种疾病引起的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肌体需要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与体征。临床发现,心衰的主要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腔静脉淤血以及肺淤血,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目前临床对于心衰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联合调养,现就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方案对于心衰症状的改善效果做出分析,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0年4月收治的有心衰症状的患者102例,依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为(62.75±3.44)岁,病程4-11年,平均病程(8.21±0.64)年;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3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

[1]

龄为(63.68±2.19)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8.66±0.59)年。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比较方面不具备显著差异性(P>0.05),本次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入组患者对此研究之情并自愿参与。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疗法,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包括扩血管药物、利尿剂、强心剂等在内的药物。

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采取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方案对患者开展治疗,具体措施为:①将白芥子、降香、三七、川芎、冰片等药物研磨成粉,置入蜂蜜中调至膏状,取2-3g贴敷于兑冲穴、心俞穴、锐中穴等穴位,主要起到缩短循环时间、使静脉压下降的作用,从而改善心衰症状,每次贴敷持续6-8h,1次/d。②保持病房内卫生环境,确保每天进行开窗通风以及消毒,帮助患者进行被褥、衣物的更换和清洗。③为患者进行情志调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为患者疏导负面情绪的同时帮助其建立心衰治疗的信心,同时为患者建立具有针对性的饮食方案以及锻炼方案,确保患者能够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通过适当地锻炼调节自身的机体活力。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前后BNP水平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通过SPSS22.5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其中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属计数资料,通过卡方进行检验,以%表示,护理前后BNP水平属计量资料,通过t进行检验,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P<0.05表示组间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临床疗效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显著高于参照组78.4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试验组

51 21(41.18)

28(54.9)

2(3.92)

49(96.08)

参照组

51 17(33.33)

23(45.1)

11(21.57)

40(78.43)

-

- - - 7.141

P -

- - - 0.008

2.2护理前后BNP水平

对比两组患者BNP水平,护理前两组在数据方面无显著差异,经护理后试验组的BNP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NP水平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试验组 51 648.1±129.5

68.2±11.7

参照组 51 649.3±137.4

90.5±20.6

t -

0.045 6.722

P -

0.964 0.000

三、讨论

对于中医学来说,心力衰竭属于胸痹的范畴,BNP主要是依靠心室分泌,能够有效改善心力衰竭,也是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标准。穴位贴敷疗法指的是通过中药对人体的相应穴位进行贴敷,从而对经络产生刺激作用,以促进心衰症状的恢复。此外贴敷药物还能够对皮肤以及血管进行刺激,从而达到加快血液循环以及新陈代谢的目的,并最终达到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获得提升的功效,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得以全面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进行穴位贴敷时,①对穴位贴敷部分进行消毒,皮肤溃疡或发红的情况则谨慎用药。②注意药膏的软硬程度,避免药膏干燥导致患者皮肤撕裂。③把控贴敷温度,过低则粘附不牢固,过热则容易烫伤皮肤。④简单加以固定,防止药物以为或是掉落。⑤尽量避免头部、关节以及血管较浅的部位。⑥每次贴敷的穴位不能过多且药物用量也不应过大,对用药时间进行把控,防止引起不良反应。⑦对患者进行保暖措施,避免受凉,尤其是寒冷时节。⑧药物过敏、皮肤过敏体质患者慎用、尽量不用。⑨对于孕妇来说,禁止使用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

[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显著高于参照组78.43%,护理前两组在数据方面无显著差异,经护理后试验组的BNP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许乐等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5.9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5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穴位贴敷配合中医护理方案对心衰症状的改善效果显著,且能够使患者的临床体征得到有效改善,使患者的恢复速度大大增加,因此值得在临床对其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董华, 臧幼农, 张锋. 穴位按压联合贴敷对慢性心衰便秘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上海护理, 2018, 18(10):60-62.

[2] 刘玉霞. 穴位贴敷配合中医护理方案对心衰症状改善的效果观察[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10):200-200.

[3] 许乐, 徐丽君. 穴位贴敷配合中医护理方案对心衰患者症状改善的应用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01):359-359.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