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模拟题《一》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考前押题密卷(一)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从备选项中选择1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作为答案)

1.常见的引火源有明火,电弧、电火花,雷击,高温和自燃引火源5种。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属于( )。 A.明火 B.雷击 C.高温 D.自燃引火源

2.闪点是衡量可燃性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下列关于闪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B.闪点与可燃性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高,闪点越低

C.在一定条件下,可燃性液体的温度低于闪点,则液体是不会发生闪燃的,更不会着火

D.酒精的闪点为11℃,甲醇的闪点为12℃

3.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长72cm,重985g,燃料为气态丙烷,燃烧时间15min,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为25~30cm,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这种能形成稳定火焰的燃烧属于( )。

A.预混燃烧 B.扩散燃烧 C.蒸发燃烧 D.分解燃烧

4.燃点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对于蜡烛、松香、布匹、豆油来说,其燃点由低到高的排序是( )。 A.蜡烛-松香-豆油-布匹 B.布匹-豆油-蜡烛-松香 C.蜡烛-布匹-松香-豆油 D.布匹-蜡烛-松香-豆油

5.爆炸极限,是指对于可燃气体、液体蒸气和粉尘等不同形态的物质,通常以与空气

1

混合后的体积分数或单位体积中的质量等来表示遇火源会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 )范围。

A.温度 B.浓度 C.压力 D.点火能量

6.根据氧化性能强弱,无机氧化性物质通常分为一级和二级。下列属于二级氧化性物质的是( )。

A.高氯酸钠 B.重铬酸钠 C.硝酸钾 D.高锰酸钾

7.分析建筑起火的原因是为了在建筑防火设计时,更有效、有针对性地采取消防技术措施,防止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的危害。下列不属于建筑起火的主要原因是( )。 A.室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B.生活用火不慎 C.放火和自然现象引起

D.电气设备设计、安装、使用及维护不当

8.建筑物按其结构形式和建造材料构成可分为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结构等。其中,砖混结构的竖向承重构件采用( )。 A.木材 B.砖墙或砖柱 C.砖石和木材

D.钢筋混凝土楼板、屋面板

9.耐火极限是指建筑构件按( )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h)表示。 A.时间-速度标准曲线 B.时间-体积标准曲线 C.时间-压力标准曲线 D.时间-温度标准曲线

10.火灾实例表明,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低层建筑,保持( )的防火间距,在有消防队进行扑救的情况下,一般不会蔓延到相邻建筑物。 A.3~6m B.6~8m C.6~1Om D.8~12m

2

11.燃油锅炉应采用( )作燃料,采用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75的可燃气体为燃料的锅炉,不得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内。 A.甲类液体 B.乙类液体 C.丙类液体 D.丁类液体

12.为保证安全,除中庭外,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大于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该防火分隔部位宽度的( ),且不应大于20m。 A.1/4 B.1/3 C.1/2 D.2/3

13.安全疏散基本参数是对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重要依据,下列不属于安全疏散基本参数的是( )。

A.疏散宽度指标 B.疏散距离指标 C.人均使用面积 D.人员密度计算

14.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疏散门或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 )。 A.10m B.15m C.25m D.30m

15.相邻两个防火分区(除地下室外),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规范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 )的公共建筑,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

A.1.20倍 B.1.40倍 C.1.60倍 D.2.00倍

16.下列线路和场所中,应选用铝芯线缆的是( )。 A.移动设备的线路 B.工业及市政工程 C.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 D.氨压缩机房

17.舞台暗装彩灯泡,舞池脚灯彩灯赋泡,其功率均( )。 A.宜在30W以下,最大不应超过60W B.宜在40W以下,最大不应超过60W C.宜在30W以下,最大不应超过80W D.宜在40W以下,最大不应超过80W

18.有关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分级分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3

A.安全间隙的大小反映了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传爆能力

B.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的大小分为ⅠA、ⅠB、ⅠC三级 C.Ⅱ类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最小点燃电流越小,危险性就越大 D.T6引燃温度最高,T1引燃温度最低

19.由于厨房环境温度较高,其洒水喷头选择也应符合其工作环境温度要求,应选用( )。

A.公称动作温度为57℃的喷头,颜色为橙色 B.公称动作温度为68℃的喷头,颜色为红色 C.公称动作温度为79℃的喷头,颜色为黄色 D.公称动作温度为93℃的喷头,颜色为绿色

20.停机坪起降区常用符号( )表示,符号所用色彩为白色,在浅色地面上时可加上黑色边框,使之更为醒目。 A.“C” B.“H” C.“T” D.“U”

21.下列不属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按其应用范围分类的是( )。 A.集中报警系统 B.分散报警系统 C.区域报警系统 D.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22.下列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布置要求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15L/s时,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可布置成枝状 B.当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15L/s时,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可布置成环状 C.环状管道应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超过5个 D.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直径不应小于DN150,有条件的应不小于DN250 23.在低层和多层建筑中,可不设室内消火栓系统的建筑是( )。 A.建筑占地面积大于300m的厂房(仓库) B.建筑高度大于21m的住宅建筑

C.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砖木或木结构的古建筑 D.粮食仓库、金库以及远离城镇且无人值班的独立建筑

24.采用K=115快速响应扩展覆盖喷头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同一配水支管上喷头的最大间距和相邻配水支管的最大间距,矩形布置时长边不应大于( )。 A.2.2m B.4.4m

4

2

C.4.6m D.4.8m

25.用于液化气生产、储存装置或装卸设施的防护、冷却目的时,水喷雾灭火系统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 )。 A.45s B.60s C.270s D.300s

26.当二氧化碳灭火系统防护区的环境温度超过100℃时,二氧化碳的设计用量应在设计规范计算值的基础上每超过( )增加2%。 A.1℃ B.2℃ C.3℃ D.5℃

27.移动式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适用于发生火灾部位难以接近的较小火灾场所、流淌面积不超过( )的液体流淌火灾场所。 A.50m B.100m C.200m D.250m

28.在外浮顶储罐的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中,非水溶性液体的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不应小于( ),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30min。 A.7.2L/(min·m) B.8.0L/(min·m) C.12.5L/ (min·m) D.30.0L/(min·m)

29.高背压泡沫产生器是从贮罐内底部液下喷射空气泡沫扑救油罐火灾的主要设备,其发泡倍数( )。

A.不应小于1倍,且不应大于2倍 B.不应小于2倍,且不应大于4倍 C.不应小于4倍,且不应大于8倍 D.不应小于5倍,且不应大于10倍

30.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和( )是核心组件,是系统中火灾报警与警报的监控管理枢纽和人机交互平台。 A.消火栓按钮 B.消防联动控制器 C.消防电气控制装置 D.消防应急广播设备

31.每个报警区域内应均匀设置火灾警报器,其声压级不应小于60dB;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其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 )。 A.5dB B.10dB

5

2

2

2

2

2

2

2

2

C.15dB D.25dB

32.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问)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 ),且每个朝向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0m。 A.2% B.5% C.10% D.15%

33.下列关于机械排烟风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当采用金属风道时,管道风速不应大于20m/s B.当采用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 C.当采用土建风道时,不应大于10m/s D.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

34.按照功能不同,石化工艺装置可分为炉、器、罐、塔、泵、机以及管等。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炉:加热炉、裂解炉 B.器:反应器、换热器、分离器 C.泵:油泵、碱泵、水泵 D.机: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

35.石油化工生产泄压排放中,火炬燃烧嘴是关系到排出气体处理质量的重要部件,要求其喷出的气流速度要适中,一般控制在声速的( ),既不能吹灭火焰,也不可将火焰吹飞。

A.1/5左右 B.1/4左右 C.1/3左右 D.1/2左右

36.地铁地上车站的设备管理区的防火分区位于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建筑内时,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 )。 A.1000m B.1500m C.2500m D.5000m

37.地铁车站区间隧道内应设置纵向疏散平台,当联络通道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 )时,可不设纵向疏散平台。 A.100m B.300m C.600m D.800m

38.城市交通隧道内灭火器设置按( )考虑。

6

2

2

2

2

2

A.轻危险级 B.中危险级 C.严重危险级 D.仓库火灾危险级

39.加油站非作业事故可分为与油品相关的火灾和非油品火灾。下列不属于非油品火灾的是( )。

A.电气火灾 B.明火管理不当

C.站外火灾蔓延殃及站内 D.油罐、管道渗漏

40.地上或管沟敷设的油品管道、LPG管道、LNG管道和CNG管道,应设防静电和防感应雷的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 A.4Ω B.10Ω C.30Ω D.100Ω

41.飞机库泡沫枪的布置应满足飞机停放和维修区内任一点发生火灾时能同时得到两支泡沫枪保护,泡沫液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 )。 A.10min B.20min C.30min D.45min

42.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1997),修车库车位数大于5辆小于等于15辆或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m小于等于3000m的修车库为( )。 A.Ⅰ类修车库 B.Ⅱ类修车库 C.Ⅲ类修车库 D.Ⅳ类修车库

43.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可分为A、B、C三级。下列属于A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是( )。 A.国际会议中心 B.大中城市的机场 C.大中城市的气象台 D.交通指挥调度中心

44.有关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防雷和接地,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交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小于4Ω B.安全保护接地:接地电阻小于4Ω C.直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小于4Ω D.综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小于1Ω

45.人防工程中,单建掘开式工程是单独建设的采用( )施工,且大部分结构处于原地表以下的工程。 A.盾构法 B.沉管法 C.明挖法 D.钻爆法

7

2

2

46.风险管理是指导和控制某一组织与风险相关问题的协调活动,其内容一般不包括( )。

A.风险管理方针 B.风险管理计划 C.风险管理过程 D.风险管理组织实施

47.定性评估是依靠人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经验和判断能力进行的评估。常用的定性评估方法有( )。

A.安全检查表 B.预先危险性分析 C.事件树分析 D.事故树分析

48.在定性风险矩阵模型中,需要指定人员负责处理的定性风险是( )。 A.N——风险极大 B.H——高风险性 C.M——中等风险性 D.L——低风险性

49.通过破坏力量与抵御力量的比值R可以得到评价对象的火灾风险水平。下列R的大小与火灾风险的关系中,错误的是( )。 A.R<0.4时,火灾风险等级为低风险

B.R在0.4~1.2之间时,火灾风险等级为较低风险 C.R在1.2~1.6之间时,火灾风险等级为较高风险 D.R>1.6时,火灾风险等级为极高风险

50.对于消防队控火,可计算从火灾发生到消防队有效控制火势的时间,一般按( )计算。

A.10min B.12.5min C.15min D.18min

二、多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的选项,错选不得分;漏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51.按照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的不同,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下列各种爆炸中,属于物理爆炸的有( )。

A.蒸汽锅炉因水快速汽化,容器压力急剧增加,压力超过设备所能承受的强度而发生的爆炸

B.空气和氢气、丙烷、乙醚等混合气的爆炸 C.压缩气体或液化气钢瓶、油桶受热爆炸

D.空气中飞散的铝粉、镁粉、亚麻、玉米淀粉等引起的爆炸

8

E.乙炔、乙烯、氯乙烯等在分解时引起的爆炸

52.火灾燃烧产物中的某些气体均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下列关于有害气体的来源、生理作用及致死浓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 A.由木材、丝织品、尼龙燃烧产生的氨气

B.PVC电绝缘材料及阻燃处理物热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硫 C.二氧化氮是一种迅速致死、窒息性的毒物 D.氨气对眼、鼻有强烈刺激作用

E.短期(10min)内估计丙醛的致死浓度为30~100ppm

53.常见引起爆炸的引火源主要有机械火源、热火源、电火源及化学火源。下列属于机械火源起因的有( )。

A.生产工艺的加热装置 B.机器上转动部分的摩擦 C.铁制工具打击混凝土地面 D.带压管道或铁制容器的开裂 E.维修用火

54.下列有关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标志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自燃点越高的液体,越易发生自燃 B.爆炸温度极限范围越大,危险性越大

C.受热膨胀系数越大的液体,受热后蒸气压力升高快

D.沸点越高的液体,蒸发性越强,且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大

E.石油及其产品在生产、储运过程中,极易造成静电荷积聚而产生静电放电火花,酿成火灾

55.工业建筑附属用房包括办公室、休息室、液体中间储罐、附属仓库等。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办公室、休息室等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

B.在丙类厂房内设置的办公室、休息室的隔墙上,开设相互连通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C.厂房中的丙类液体中间储罐应设置在单独房间内,其容积不应小于1m

D.厂房内设置不超过一昼夜需要量的甲、乙类中间仓库时,中间仓库应靠外墙布置 E.厂房内设置丙类仓库时,必须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楼板与厂房隔开

56.中庭是建筑中由上、下楼层贯通而形成的一种共享空间。下列关于中庭建筑火灾危

9

3

险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中庭空间失火属于“燃料控制型”燃烧 B.中庭空间易产生烟囱效应

C.中庭空间的顶棚很高,采取火灾探测和自动喷水灭火装置等方法,可以达到火灾早期探测和初期灭火的效果

D.消防队员只能顺着疏散人流的方向进入火场 E.中庭空间的顶棚很高,自动喷水灭火设备难启动 57.下列有关避难走道的设置要求,说法错误的有( )。 A.走道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

B.走道的净宽度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 C.走道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D.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前室开向避难走道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E.走道内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

58.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067-1997)的要求,下列汽车库或修车库中,可采用火墙采暖的有( )。

A.甲、乙类物品运输车的汽车库 B.Ⅰ、Ⅱ、Ⅲ类汽车库 C.Ⅳ类汽车库 D.Ⅰ、Ⅱ类修车库 E.Ⅲ、Ⅳ类修车库

59.下列属于建筑消防设施的使用、管理单位应当依法履行管理职责的有( )。 A.加大建筑消防设施的公共资金投入力度

B.明确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建筑消防设施的操作、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 C.制定建筑消防设施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D.组织开展对建筑消防设施重大安全隐患的整治工作 E.定期组织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检查测试

60.下列有关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的设置要求,说法错误的有( )。

A.采用预制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m,且容积不宜大于1600m B.防护区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于0.50h

C.对于全封闭的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1/3以上

10

2

3

D.在喷放灭火剂前,应自动关闭防护区内除泄压口外的开口 E.防护区的最低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

61.下列有关地铁车站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 A.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且两个安全出入通道口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0m B.电梯、竖井爬梯以及设于管理区的专用楼梯,在必要时可作为乘客的安全出口 C.站厅公共区与商业等开发的出入口合用时,必须保证每个站厅公共区具有不少于2个直通地面的安全出口,且满足疏散距离不超过50m要求 D.主变电所内长度大于60m时,宜设置2个安全出口

E.地铁上盖物业的人员疏散通路应经过车辆基地,可独立进行疏散

62.中国古建筑按照建筑物的用途分类,主要有民居建筑、宫殿建筑、礼制性祭祀建筑、宗教建筑、陵墓建筑、军事防御体系、古典园林以及桥梁建筑等类型。下列属于宗教建筑的有( )。

A.沈阳故宫 B.拉萨的布达拉宫 C.曲阜的孔庙 D.山西平遥古城 E.武当山古建筑群

63.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的要求,下列属于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危险等级划分依据的有( )。 A.使用性质 B.通风状况 C.火灾危险性 D.可燃物数量 E.扑救难易程度

64.社会单位定期对全体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系统地开展消防安全法规和消防知识教育,使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部门负责人完全具备( )等能力。

A.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B.组织人员疏散逃生 C.组织扑救初期火灾 D.维护保养消防设施 E.开展消防宣传教育

65.下列关于疏散分析参数的说法,错误的有( )。

A.在计算疏散时间时,人员密度可采用单位面积上分布的人员数目的倒数表示(m/人) B.人流量法的公式:人员数量=每分钟人数×停留时间

C.一般人员密度超过0.54人/m时,人群将非常拥挤,基本上无法移动

11

2

2

D.比流量反映了单位面积的通行能力

E.大量的火灾演练试验表明人群的流动依赖于通道的实际宽度,而不是通道有效宽度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4分。依据问题中的设问进行简要回答)

66.某宾馆发生火灾后,逃生人员应迅速用水浸湿床单、毛巾等堵塞房门的空隙,防烟气窜入,然后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待救援。

问题:为什么说火场逃生的关键是防止烟气的吸入?

67.某宾馆的每层疏散走道距地面高度1.2m处的墙面上设有发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为25m。

问题:该宾馆疏散指示标志是否符合设置要求?说明理由。

68.室内最大净空高度8m的某堆垛储物仓库耐火等级为二级,占地面积为1000m,储物高度为4m,储存物资为红松木材,并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问题:该堆垛储物仓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划分为哪个火灾危险等级?其喷水强度、作用面积分别应为多少?

69.某古寺庙香火旺盛,宗教活动频繁,且古寺庙内悬挂的绸缎、经幡、伞盖、纤维织布,大量的彩绘、锦绣,以及香客送来供奉的鞭炮、香烛、纸张等可燃易燃物品,大大增加了该古寺庙的火灾荷载。

问题:该古寺庙应如何防范和控制引发火灾的火源? 70.某企业为做好汽车库防火工作,拟制定安全检查表。 问题:该企业汽车库防火的危险点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

12

参考答案及解析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考前押题密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自燃引火源是指在既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的情况下,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白磷、烷基铝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易燃、可燃物质与氧化剂、过氧化物接触起火等。

2.D 【解析】酒精的闪点为12℃,甲醇的闪点为11℃。

3.B 【解析】扩散燃烧是指可燃性气体和蒸气分子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其特点是燃烧比较稳定,扩散火焰不运动,可燃气体与气体氧化剂的混合在可燃气体喷口进行。

4.C 【解析】蜡烛的燃点为190℃;松香的燃点为216℃;布匹的燃点为200℃;豆油的燃点为220℃。

5.B 【解析】对于可燃气体、液体蒸气和粉尘等不同形态的物质,通常以与空气混合后的体积分数或单位体积中的质量等来表示遇火源会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

6.B 【解析】除一级外的所有无机氧化剂均为二级氧化性物质,如亚硝酸钠、亚氯酸钠、连二硫酸钠、重铬酸钠、氧化银等。

7.A 【解析】建筑起火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电气火灾、生产作业类火灾、生活用火不慎、吸烟、玩火、放火和自然现象(如自燃、雷击、静电)等其他原因引起火灾。 8.B 【解析】砖混结构的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砖墙或砖柱,水平承重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屋面板。

9.D 【解析】耐火极限是指建筑构件按时间一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h)表示。 10.C 【解析】火灾实例表明,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低层建筑,保持6~10m的防火间距,在有消防队进行扑救的情况下,一般不会蔓延到相邻建筑物。

11.C 【解析】燃油锅炉应采用丙类液体作燃料,采用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 值)大于或等于0.75的可燃气体为燃料的锅炉,不得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

13

内。

12.B 【解析】为保证安全,除中庭外,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大于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该防火分隔部位宽度的1/3,且不应大于20m。

13.C 【解析】安全疏散基本参数是对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人员密度计算、疏散宽度指标、疏散距离指标等参数。

14.D 【解析】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疏散门或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m。

15.B 【解析】相邻两个防火分区(除地下室外),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规范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0倍的公共建筑,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

16.D 【解析】对铜有腐蚀而对铝腐蚀相对较轻的环境、氨压缩机房等场所,应选用铝芯线缆。

17.B 【解析】舞台暗装彩灯泡,舞池脚灯彩灯赋泡,其功率均宜在40W以下,最大不应超过60W。

18.B 【解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的大小分为ⅡA、ⅡB、ⅡC三级,故B项错误。

19.D 【解析】由于厨房环境温度较高,其洒水喷头选择也应符合其工作环境温度要求,应选用公称动作温度为93℃的喷头,颜色为绿色。

20.B 【解析】停机坪起降区常用符号“H”表示,符号所用色彩为白色,在浅色地面上时可加上黑色边框,使之更为醒目。

21.B 【解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按应用范围可分为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3类。

22.B 【解析】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应布置成环状,当室外消防用水量小于或等于15 L/s时,可布置成枝状,故A项错误、B项正确;环状管道应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室外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5个,故C项错误;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直径不应小于DN100,有条件的应不小于DN150,故D项错误。

23.D 【解析】A、B、C三项属于应设室内消火栓系统的建筑;D项属于可不设室内消火栓系统的建筑。

24.C 【解析】采用K=115快速响应扩展覆盖喷头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同一配水支

14

管上喷头的最大间距和相邻配水支管的最大间距,正方形布置时不应大于4.4m,矩形布置时长边不应大于4.6m,喷头至墙的距离不应大于2.2m,作用面积应按开放喷头数不少于6只确定。

25.B 【解析】用于液化气生产、储存装置或装卸设施的防护、冷却目的时,水喷雾灭火系统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60s。

26.D 【解析】当二氧化碳灭火系统防护区的环境温度超过100℃时,二氧化碳的设 计用量应在设计规范计算值的基础上每超过5℃增加2%。

27.B 【解析】移动式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适用于发生火灾部位难以接近的较小火灾场所、流淌面积不超过100m的液体流淌火灾场所。

28.C 【解析】在外浮顶储罐的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中,非水溶性液体的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不应小于12.5L/(min·m),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30min。

29.B 【解析】高背压泡沫产生器是从贮罐内底部液下喷射空气泡沫扑救油罐火灾的主要设备,其发泡倍数不应小于2倍,且不应大于4倍。

30.B 【解析】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是核心组件,是系统中火灾报警与警报的监控管理枢纽和人机交互平台。

31.C 【解析】每个报警区域内应均匀设置火灾警报器,其声压级不应小于60dB;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其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

32.A 【解析】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2%,且每个朝向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0m。 33.D 【解析】机械排烟风速:当采用金属风道时,管道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采用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当采用土建风道时,不应大于10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

34.C 【解析】按照功能不同,石化工艺装置可分为炉(加热炉、裂解炉等)、器(反应器、换热器、分离器等)、罐(原料罐、中间产品罐、成品罐等)、塔(分馏塔、吸收塔等)、泵(油泵、酸泵、水泵等)、机(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等)以及管(设备与设备间种类繁多、纵横交错的工艺管线)等。

35.A 【解析】火炬燃烧嘴是关系到排出气体处理质量的重要部件,要求其喷出的气流速度要适中,一般控制在声速的1/5左右,既不能吹灭火焰,也不可将火焰吹飞。 36.B 【解析】地铁地上车站的设备管理区的防火分区位于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建筑内时,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500m。

15

2

2

2

2

37.B 【解析】地铁车站区间隧道内应设置纵向疏散平台,当联络通道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300m时,可不设纵向疏散平台。

38.B 【解析】城市交通隧道内灭火器设置按中危险级考虑。

39.D 【解析】A、B、C三项属于非油品火灾;D项属于与油品相关的火灾。 40.C 【解析】地上或管沟敷设的油品管道、LPG管道、LNG管道和CNG管道,应设防静电和防感应雷的共用按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41.B 【解析】飞机库泡沫枪的布置应满足飞机停放和维修区内任一点发生火灾时能同时得到两支泡沫枪保护,泡沫液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20min。

42.B 【解析】修车库车位数大于5辆小于等于15辆或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m小于等于3000m的修车库为Ⅱ类修车库。

43.B 【解析】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及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机房为A级。如:国家气象台、国家级信息中心、计算中心、重要的军事指挥部门、大中城市的机场、广播电台、电视台、应急指挥中心、银行总行等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和重要的控制室。

44.C 【解析】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防雷和接地的电阻取值情况:①交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小于4Ω;②安全保护接地:接地电阻小于4Ω;③直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小于1Ω;④防雷接地:接地电阻小于10Ω;⑤综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小于10;⑥接地体引出线截面面积应不小于16mm;⑦UPS输出零地电压应小于1V;⑧机房活动地板下须设置静电泄漏洞;⑨机房活动地板须选用静电地板,且与静电泄漏网可靠连接。

45.C 【解析】单建掘开式工程是单独建设的采用明挖法施工,且大部分结构处于原地表以下的工程。

46.C 【解析】风险管理的内容比较广泛,一般包括风险管理框架、风险管理方针、风险管理计划、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等。

47.A 【解析】常用的定性评估方法有安全检查表。

48.C 【解析】N——风险极大,需要立刻采取行动;H——高风险性,需要引起上级的高度重视;M——中等风险性,需要指定人员负责处理;L——低风险性,需要日常定期维护管理。

49.B 【解析】R在0.4~0.8之间时,火灾风险等级为较低风险;R在0.8~1.2之间时,火灾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

50.C 【解析】对于消防队控火,可计算从火灾发生到消防队有效控制火势的时间,

16

2

2

2

一般按15min计算。 二、多项选择题

51.AC 【解析】物质因状态变化导致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称为物理爆炸。如蒸汽锅炉因水快速汽化,容器压力急剧增加,压力超过设备所能承受的强度而发生的爆炸;压缩气体或液化气钢瓶、油桶受热爆炸等。

52.BC 【解析】PVC电绝缘材料及阻燃处理物热分解产生的氯化氢,而不是二氧化硫,故B项错误;氰化氢是一种迅速致死、窒息性的毒物,而不是二氧化氮,故C项错误。 53.BCD 【解析】摩擦、撞击产生火花属于机械火源,如机器上转动部分的摩擦,铁器的互相撞击或铁制工具打击混凝土地面,带压管道或铁制容器的开裂等,都可能产生高温或火花,成为爆炸的起因。

54.BCE 【解析】自燃点越低的液体,越易发生自燃,故A项错误;沸点越低的液体,蒸发性越强,且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大,故D项错误。

55.AD 【解析】在丙类厂房内设置的办公室、休息室,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厂房隔开,并应至少设置一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如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故B项错误;厂房中的丙类液体中间储罐应设置在单独房间内,其容积不应大于1m,故C项错误;厂房内设置丙类仓库时,必须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与厂房隔开,故E项错误。

56.ABE 【解析】中庭空间的顶棚很高,因此,采取以往的火灾探测和自动喷水灭火装置等方法不能达到火灾早期探测和初期灭火的效果,故C项错误;消防队员不得不逆疏散人流的方向进入火场,故D项错误。

57.BD 【解析】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故B项错误;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前室开向避难走道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故D项错误。

58.CE 【解析】Ⅳ类汽车库和Ⅲ、Ⅳ类修车库,当采用集中采暖有困难时,可采用火墙采暖,但对容易暴露明火的部位,严禁设在汽车库、修车库内,必须设置在车库外。 59.BCE 【解析】建筑消防设施的使用、管理单位应当依法履行的管理职责包括: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筑消防设施使用、维护保养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地方规章;②明确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建筑消防设施的操作、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③制定建筑消防设施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④落实建筑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及时整改设置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⑤定期组织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检查测试;⑥建立建筑消防设施配置、运行等情况

17

3

的管理档案;⑦对员工进行建筑消防设施使用常识教育,定期组织消防演练;⑧履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责任。

60.BCE 【解析】防护区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于0.25h,故B项错误;对于全封闭的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故C项错误;防护区的最低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故E项错误。

61.AC 【解析】电梯、竖井爬梯以及设于管理区的专用楼梯不得作为乘客的安全出口,故B项错误;主变电所内长度大于60m时,宜设置3个安全出口,故D项错误;地铁上盖物业的人员疏散通路不应经过车辆基地,应独立进行疏散,故E项错误。

62.BE 【解析】A项属于宫殿建筑;B、E两项属于宗教建筑;C项属于礼制性祭祀建筑;D项属于军事防御体系(城防建筑)。

63.ACDE 【解析】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以及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严重危险级、中危险级和轻危险级三级。

64.ABCE 【解析】社会单位定期对全体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系统地开展消防安全法规和消防知识教育,使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部门负责人完全具备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期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以及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四个能力。

65.BCDE 【解析】人流量法的公式为人员数量=每小时人数×停留时间,故B项错误;当人员密度超过3.8人/m时,人群将非常拥挤,基本上无法移动,故C项错误;比流量反映了单位宽度的通行能力,故D项错误;大量的火灾演练试验表明人群的流动依赖于通道的有效宽度,而不是通道实际宽度,故E项错误。 三、简答题

66.烟气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种燃烧产物。

(1)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还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

(2)一氧化碳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其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的高出250倍,因而,它能够阻碍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输送,引起头痛、虚脱、神志不清等症状和肌肉调节障碍等。 67.(1)该宾馆疏散指示标志不符合设置要求。

(2)沿疏散走道设置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

18

2

1.0m以下的墙面上,且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不应大于20.0m;对于袋形走道,不应大于10.0m;在走道转角区,不应大于1.0m。 68.(1)应划分为仓库火灾危险Ⅱ级。

依据:仓库火灾危险Ⅱ级一般是指储存木材、纸、皮革等物品和用各种塑料瓶、盒包装的不燃物品及各类物品混杂储存的场所。

(2)仓库火灾危险Ⅱ级堆垛储物仓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喷水强度为12L/ (min·m),作用面积为200m。

69.该古寺庙应加强防范,严格控制各类火源:

(1)禁止在古寺庙保护范围内堆存柴草、木料等的易燃可燃物品。 (2)严禁将煤气、液化石油气等引入古寺庙内。

(3)禁止在古寺庙的主要殿屋进行生产、生活用火。在厢房、走廊、庭院等处需设置生活用火时,必须有防火安全措施。

(4)古寺庙内严禁使用卤钨灯等高温照明灯具和电炉等电加热器具,不准使用日光灯和大于60W的白炽灯。

(5)古寺庙内的电气线路,一律采用铜芯绝缘导线,并采用阻燃聚氯乙烯穿管保护或穿金属管敷设,不得直接敷设在梁、柱、枋等可燃构件上。

(6)古寺庙内燃灯、点烛、烧香、焚纸等宗教活动用火,应在室外固定位置,并由专人负责看管。

70.该企业汽车库防火的危险点主要包括: (1)灭火器的数量不够。

(2)灭火器的放置位置不当,难以被人看到。 (3)通往灭火器的通道不畅通。 (4)灭火器失效。 (5)灭火器选型不当。 (6)员工不熟悉灭火器的操作。 (7)禁止使用的灭火器类型未更换。 (8)未在所规定的地点都配上灭火器。

(9)灭火剂有可能冻结的灭火器未采取防冻措施。 (10)用过的或损坏的灭火器未更换。

(11)工作人员不知道自己工作区域内灭火器的放置位置。

19

2

2

(12)车库内无必备的灭火器。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