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搬砖男孩林万东:高考713分,称上清华不如搬砖,现在咋样了

2025-02-23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quot就这些再简单不过的试卷,还想阻拦我去搬砖。"

云南考生林万东在2019年高考季的一句话引爆网络,刷屏了。在别人都在考场门口又哭又笑、互相击掌庆祝时,他并未参与其中,而是扔下一句惊天动地的话,然后跑向砖厂。

众多网友也开始有所反应:&quot这个人是谁,这么嚣张?"

&quot高考都结束了,还想着搬砖,是不是考砸了,找个借口?&quot如此猖狂的口气,令人汗颜!

说实话,当时大家的态度很一致,就是等着看这个过于自负的男生被现实狠狠打脸。

然而现实总是喜欢狠狠打脸!仅仅过了一个月,林万东就以惊人的713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这个分数在云南可是顶尖的。

有意思的是,当邮递员把清华的录取通知书送到砖厂时,工友们都疯了。&quot好哇!好哇!&quot五六个大老爷们围着通知书又蹦又跳,那场面,比自家娃考上还激动。

而林万东呢?笑了笑,把录取通知书往工地车上一放,然后前往搬运砖头。他这份淡定和毅力,让不少网友都感到震撼。

有人认为这是在装,也有人认为这是在作秀。然而,真相远比这些猜测更加令人感动。在那个酷热难耐的工地上,这个18岁的男孩心中所想的并非清华大学的荣耀,而是家中的重任。

林万东内心真实的想法是:&quot高考结束后,我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搬砖了。&quot这并非是狂妄,而是一个为了生活而拼命努力的少年。

从那天开始,搬砖男孩的称号在网上广为流传。但对林万东来说,这个称号并非嘲讽,而是他最珍视的荣誉;在他心中,飞扬的尘土和砖块间蕴含着一个云南男孩最纯粹的梦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精彩之处,不在于说了什么,而在于做了什么。那些看起来似乎狂妄的话语背后,往往潜藏着最温和的力量。

每天放学后,林万东总是这样跟母亲打个招呼:&quot妈,我去上晚自习了!&quot然而,他的目的地实际上是工地上。

谁也没想到,在那个小城的某个角落,一个瘦瘦高高的高中生正在和砖头较劲。工地上的叔叔们都称赞他:这孩子,力气可不小啊。

这次&quot双城记&quot的事件,几乎没有人知道。

白天的他,是在教室里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的学生。然而,在傍晚,书包里的课本就变成了工地手套,校服底下的T恤早已被汗水浸透。

林万东,你真打算这么做?班主任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紧皱的眉头形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看着这个固执的男生,他又心痛又无奈。

最后,老师选择了默默的支持他,既替他瞒住了学校,也瞒住了他的父母。

每次工头喊今天到此为止的时候,林万东总会多搬几趟。工友们都劝他说:你小子差不多得了,这样我们都不好意思收工啊!他却只是咧嘴一笑:叔,多搬几块是几块嘛。

林万东的工资是日结的,每天有七八十元。他却从来不敢花,而是偷偷地藏在书桌抽屉最里层。他打算等寒假打工结束后,给母亲一个&quot惊喜"。

苦吗?当然苦。

他总是在课间操时悄悄揉捏酸痛的肩膀;晚上写作业时,手上的茧子磨得笔都快拿不稳;有时候实在太累了,他就趴在桌上睡着了。

同学们还开了玩笑说:你是否谈恋爱了,天天这么累。

但林万东明白,母亲的辛勤付出要远远超越这一切。

寒假期间,他终于将长达大半年的工钱交给母亲:妈,这是我勤工俭学的钱。母亲接过钱后,已经愣在了那里,眼眶里泪水打着转。

这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变为了值得。

班主任说:作为一名教书育人二十多年的教师,我从未见过像这样的学生,他并不是在炫耀自己有多努力,而是将搬砖视为自己的一份责任。

这话说得真对。

哪位看似令人难以靠近的&quot搬砖男孩",其内心深处藏着对爱的向往。在闷热的砖堆与书山之间,在大汗淋漓的工地与奋笔疾书的教室之间,他以自己的方式阐释了何为担当,何为责任。

青春,原本应该是无忧无虑的,但有的人注定要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就像林万东所说:能干活的时候就多干点,能学习的时候就多学点,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这句话看似平常无奇,却包含着非常深刻的意义。

林万东为啥非要半工半读,原因得从他在云南宣威市的一个普通家庭说起。

这个小城里,林家日子虽然清苦,但也算&quot苦中作乐"。林父林母辛勤持家,三个孩子也乖巧懂事。然而,生活就像是个戏子,最爱玩突然袭击。

变故来得太快,林父的一场意外,让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

林家媳妇早晚要分开再嫁。

&quot她那双手,哪能养活一家四口?"

&quot这日子真的很难过啊......"

没错,你没听错,这就是街坊邻居的闲言碎语。在这个小城市里,流言就像野火一样,令人喘不过气来。

然而林万东的母亲,却是那种甘愿熬眼泪的女人:她白天在外辛苦劳作,晚上还要照料受伤的丈夫,长此以往,她的两鬓白发渐长,眼角皱纹加深。

深夜,林万东总能听到母亲沉重的叹息声,那声音比砖头还重。

妈,我想去打工。

&quot别说梦话了,你吃饭都堵不住你那张嘴。"

母亲的态度绝对坚决,在她眼里孩子只有读书这条路可走。林万东怎么会不理解母亲眼神中的疲惫呢?

这世界是如此的讽刺,有人过着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生活,而有的人却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林万东心里憋着一股劲:我不能让我母亲一个人承受这份沉重。

所以,当人们提起林万东&quot狂妄&quot的时候,他们未必了解他身上的那种倔强是由生活历练而成的。

生活的苦迫使人们早早成熟,林万东也正是经历了这样的苦楚,才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一生,总是需要为了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活,为了某个人或某件事而奋斗。

在那些年的云南宣威街头,总能看到一个瘦高的身影在工地和学校之间来回奔波。他不是在逃避什么,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来对抗生活的重压。

林万东用实际行动证明,十八岁的肩膀照样能承担生活的重担,只要心怀信念,再沉重的担子也能挺起。

&quot清华!这可是清华啊!"

刚入学的时候,林万东的室友都被他惊呆了。他们无法想象,那个每天穿着老头衫,手上布满茧子的男生,竟然就是那个在网上火遍全网的搬砖男孩。

然而,在清华园,林万东依然是那个被大家称为&quot拼命三郎&quot的人。

林万东已经坚定地从电气自动化专业换到了经管学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而在其他人还在思考是否要转专业的时候。

有人批评他不够稳重,但他明白,人生要对自己负责。

他在图书馆总是能看到他埋头苦读的身影,食堂打饭的时候也在翻书。他在奖学金这件事上也没含糊,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包揽了。

林万东却从未感到过苦。比起工地上的砖头,他更愿意用肩头扛下知识的重任。

在清华的日子里,他不仅学业有成,还打工赚米,把赚来的钱都寄回了家。每次与家里视频通话时,他总是面带笑容地对母亲说:妈,您看,我这样既能好好学习又能赚米,多么好啊!。

四年来,林万东的成绩单十分优秀,他获得了许多奖学金。但他最引以为豪的不是这些成就,而是用自己的双手,为家里分担了一些压力。

有同学说:&quot你都考上清华了,怎么还这么拼?"

林万东笑了:&quot知识越学越多,我就越来越觉得自己无知。这不就得多学点嘛。再说了,我可是&apos搬砖专业户&apos,干啥都得有一股子拼劲儿"。

听着像是个笑话,却真实地揭示了他的人格。在清华园的每一寸土地上,这个来自云南的男孩以他独特的方式,创造了独一无二的青春故事。

他燃尽青春,初心从未改变,照亮了无数山区孩子的心灵。

&quot这林万东是不是脑子出问题了?"

清华大学的毕业季,所有的毕业生都在为了各大外企和国企的高薪工作机会竞相努力时,林万东却悄悄地报名了云南省的定向选调生考试。

&quot你是不是傻啊,只有几千块的月薪?"

&quot清华学历的兄弟,随便找个工作都比现在这个强啊!"

在面对同学们的疑惑时,林万东选择了微笑面对,不做任何解释。他深知,自己所追求的并非是光芒四射的人生,而是让更多山区的孩子看到希望的人生。

林万东的成就来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坚持,他被分配到昆明东川区委办公室工作,从北京的繁华回到云南的群山,这是他最骄傲的&quot逆行"。

&quot我曾经历过贫穷的苦楚,因此更能体会山区孩子们的渴望。"

在东川的那段日子,他深入每一个角落进行走访调研。白天在乡间探访,晚上则加班加点写材料并进行规划。当他遇到学习上困难的孩子,会用自己的故事来激发他们;当他看到对孩子教育感到迷茫的家长,会用自己的经历来引导他们。

&quot你看,我当年不也是从工地走到清华的吗?&quot他这样的话,说过无数次,但每次都像第一次那样真诚。

有人认为他笨,放弃了一份不差的工作,选择回到乡下。然而林万东知道,比起看似光鲜的人生,他更需要一个充满意义的人生。

他依然是那个不善言辞的男孩,但是他的行动却影响着成千上万个家乡的孩子。他常说:&quot我不求后半生荣华富贵,只求对得起父母,对得起生我养我的这片云南大地。

从清华园到东川山区,从&quot搬砖男孩&quot到基层工作者,林万东的人生选择告诉我们:人生最伟大的成功,不是怎样爬得更高,而是无论风雨如何,都始终记得最初为何出发。

这就是他们所说的最好的搬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