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事关“中部崛起”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一、湖南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内源融资,包括业主自有资金、向亲友借贷的资金、风险投资以及企业开设后积累的资金等来源;二是外源融资,其中又可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种形式。间接融资是指以银行、信用社等 金融 机构为中介的融资,包括各种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等;直接融资是指以股票和债券形式公开向社会募集资金以及通过向租赁公司办理融资租赁的方式融通资金。 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企业的生产经营依靠的就是资金的良性循环流转,然而,湖南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却是:融资渠道狭窄,主要靠企业自身内部积累,据资料统计,湖南地区中小企业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分别占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35%和30%;由于渠道单一,对于大多数湖南中小企业来说,企业自有资金有限,靠自身积累、内源融资,将极大地制约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大做强;银行贷款是湖南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源性融资渠道,但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缺少长期性信贷,且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很大。 二、湖南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探析 资金是中小企业的生命力,也是中小企业得以扩张的砝码。中小企业出现融资困难的局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金融机构及政府和社会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1 中小企业资本和技术构成偏低、规模偏小 目前,湖南地区的中小企业主要集中于服务性项目的产品生产。从事信息技术生产的不多,即使有,也仅限于生产中低端信息技术产品。因此,湖南中小企业资本和技术构成偏低,产品科技含量普遍不高。企业产品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本质原因。企业规模是资金供给者评价融资能力的重要指标。中小企业在初创时期,企业规模很小,其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使资金供给者无法正确判断其资金的收益率,风险大因而不敢放贷或投资。这时,企业既没有抵押能力,又没有信贷记录,只能依赖内源融资和有限范围内的外部融资,如通过社会关系 网络 获得金融资源。 2 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湖南地区的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如管理制度不 科学 ,经营缺乏计划性,缺乏明确的营销战略和相应的人才和信息渠道,无法通过系统的市场调研,来了解自己产品的市场需求趋势,只能依靠直接推销和定货加工来进行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在财务管理上,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透明度差,账表不清,有些企业为了逃税、漏税或骗取银行贷款,不惜做假账或设立三套账,银行贷款所需要的财务账表管理混乱。信息的不对称性使银行不得不慎重地对待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阻碍了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的获得。 3 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淡薄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普遍较差,守信程度普遍不好,信用理念普遍缺失。首先,不少中小企业老板本身信用观念淡薄。不讲诚信,造成银行“恐贷”。另外,近年来大批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成中小企业,其间,不少企业存在改制不规范,特别是以承包、租赁等形式的改制,使金融机构对原企业的债务
难以落实,本息难以收回,发包人不支持、不配合银行清收和落实债权,造成较坏影响。其次,银行为降低经营风险,都制定了详细的信用等级评价标准,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小、资产少,管理欠科学等诸多不足,造成信用等级较低,从而难贷到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