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政治必修三第四单元知识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内涵: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意义: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3.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文化强国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4. 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1)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

  (2)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

  (3)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

  (4)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

  5. 如何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6.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原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否则相反。

  (2)根本任务: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即:培育“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3)措施:

  ①发展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重要途径);

  ②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根本途径)。

  政治必修三知识重点

  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

  四个关系

  A、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B、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C、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2)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D、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各民族间经济和政治的、历史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三个独立知识点

  1、文化传播的途径: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大众传媒的特点和地位(功能):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政治必修三基础知识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2.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在哪?

  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突出表现: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作用)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成因: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B、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4.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①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③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