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环境保护工作计划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文章标题:全市环境保护工作计划
游、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态恢复工作。重点抓好生态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拓宽筹资渠道,加大对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投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力争2008年底前建成生态示范区并经国家验收。二是严格资源开发管理,综合治理“青山挂白”。要以提高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为目标,突出资源节约、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要加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治理整顿矿业秩序,科学划定矿产资源禁采区、限采区和可采区,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不得颁发采矿许可证、不得批准用地。取缔关闭不符合最小开采规模规定的矿点,抓好“青山挂白”专项整治工作。三是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力度。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有关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管理规定。抓好武夷山自然风景保护区、顺昌华阳山自然保护区等4个自然保护区的新建工作。对老区加强管理,实施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和功能区区划、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申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加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武夷山保护区竹林扩大连片、将石自然保护区规划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四是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全面禁止销售和在经营中使用含磷洗涤用品,加强对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物质的指导,制定并实施农药、化肥减量施用计划,努力削减面源污染负荷。五是加强水能开发监管。进一步加强水能资源规划和开发监管,认真组织实施市政府《关于加强南平市中心城区饮用水备用水源保护的若干意见》,依法对饮用水源各级保护区进行严格管理。四、强化监管,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严格环保审批,加强源头把关,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建设项目要按照国家规定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项目的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开发区、工业园区必须进行总体环境影响评价。加强源头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审批制度,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无污染或轻污染的项目发展,严禁污染重,能耗高,效益低的项目建设,认真把好项目选型和选址关。2、继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继续开展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加大不法企业挂牌督办力度,对污染严重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要依法进行限期整改,对限期整改污染物仍然不能达标排放的要给予停产或关闭处理,防止工业企业污染反弹。3、严厉打击污染回潮。继续保持对死灰复燃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高压打击的态势,发现一家取缔一家,严防“十五小”、“新五小”回潮。五、多渠道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环保资金投入1、用足用好排污费政策。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为污染防治筹措更多的资金。污染治理资金优先安排并重点支持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闽江流域水环境整治重点项目,确保重点治理项目的如期完成。2、引导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项目的产业化运作。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鼓励各种经济成份进入环保领域,实现环保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六、提高环境自动监测监控水平。按照省政府关于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要求,完善南平市环境自动监测监控中心的建设。实现南平市各县(市)水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控和环境信息传输的联网,并与省环境自动监测监控中心联网。通过一个覆盖全市的环境自动监测信息采集、传输和分析系统,形成一个交互式的环境监测、监控和环境保护动态信息发布平台,为各级政府提供环境质量状况,向社会发布环境质量简况。2006年底前,所有省、市重点工业污染源实现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武夷山、建阳市区开展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工作。七、进一步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载体和渠道,进一步加强环保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和环保知识普及工作,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积极开展面向全社会的环境警示教育,增强社会资源危机,生态恶化的忧患意识。继续开展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对热点、难点环境问题加强新闻监督。积极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和环保企业的评选活动,通过榜样带动作用,引导社会逐步形成关注环保,支持环保,积极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八、抓好精神文明和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工作。一是认真抓好文明单位升级工作,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把精神文明建设列入重点工作来抓,在硬件、软件上加大投入,力争年底取得好成绩。二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工作,加强对综合整治工作的领导,实行局领导挂点基层单位制度;建立“平安单位”建设责任制,把工作任务以责任书的形式,分解到各科室、各直属单位;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监管,完善节假日安全检查、值班制度,计划聘请保安,加强对局机关大楼的安全保卫工作;抓好重点部位的安全工作,如抓好电脑房、财务室、档案室、监测站危险药品库等部位安全工作,经常组织检查,发展问题及时整改;做好内部矛盾调解工作,工会调解委员会要深入群众,及时掌握基层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交通安全、用火用电的、“打黄扫非”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出专刊、发放宣传单、组织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宣传工作,坚决打击“黄”、“赌”、“毒”、法轮功和传销活动;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薄弱环节的安全设施建设。三是加强机关效能、行风评议工作。在去年的基础上,按上级有关部门的部署,制定工作计划,安排好全年的工作。效能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工作效率上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进行认真的整改。打造环保队伍高效、廉政、团结、上进的新形象。行风建设要紧扣环保特点,抓好机关作风建设,认真实行“六条禁令”、“六不准”。对出现的政风行风问题,要分析根源,认真对待,大胆进行处理。要敞开大门,广泛征求、听取社会各届、人民群众对环保工作的意见。通过召开听证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搜集群众的意见,努力提升工作水平,推进我市环保系统的行风政风建设。
2007年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实施意见(试行)》和市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施意见》精神,至力于流域、城市、工业、畜禽业污染治理和环境违法行为
的整治,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能力,积极打造海西区绿色腹地,实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得到有效削减,重点工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环保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地表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工作目标,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游、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态恢复工作。重点抓好生态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拓宽筹资渠道,加大对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投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力争2008年底前建成生态示范区并经国家验收。二是严格资源开发管理,综合治理“青山挂白”。要以提高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为目标,突出资源节约、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要加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治理整顿矿业秩序,科学划定矿产资源禁采区、限采区和可采区,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不得颁发采矿许可证、不得批准用地。取缔关闭不符合最小开采规模规定的矿点,抓好“青山挂白”专项整治工作。三是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力度。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有关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管理规定。抓好武夷山自然风景保护区、顺昌华阳山自然保护区等4个自然保护区的新建工作。对老区加强管理,实施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和功能区区划、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申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加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武夷山保护区竹林扩大连片、将石自然保护区规划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四是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全面禁止销售和在经营中使用含磷洗涤用品,加强对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物质的指导,制定并实施农药、化肥减量施用计划,努力削减面源污染负荷。五是加强水能开发监管。进一步加强水能资源规划和开发监管,认真组织实施市政府《关于加强南平市中心城区饮用水备用水源保护的若干意见》,依法对饮用水源各级保护区进行严格管理。四、强化监管,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严格环保审批,加强源头把关,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建设项目要按照国家规定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项目的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开发区、工业园区必须进行总体环境影响评价。加强源头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审批制度,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无污染或轻污染的项目发展,严禁污染重,能耗高,效益低的项目建设,认真把好项目选型和选址关。2、继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继续开展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加大不法企业挂牌督办力度,对污染严重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要依法进行限期整改,对限期整改污染物仍然不能达标排放的要给予停产或关闭处理,防止工业企业污染反弹。3、严厉打击污染回潮。继续保持对死灰复燃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高压打击的态势,发现一家取缔一家,严防“十五小”、“新五小”回潮。五、多渠道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环保资金投入1、用足用好排污费政策。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为污染防治筹措更多的资金。污染治理资金优先安排并重点支持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闽江流域水环境整治重点项目,确保重点治理项目的如期完成。2、引导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项目的产业化运作。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鼓励各种经济成份进入环保领域,实现环保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六、提高环境自动监测监控水平。按照省政府关于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要求,完善南平市环境自动监测监控中心的建设。实现南平市各县(市)水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控和环境信息传输的联网,并与省环境自动监测监控中心联网。通过一个覆盖全市的环境自动监测信息采集、传输和分析系统,形成一个交互式的环境监测、监控和环境保护动态信息发布平台,为各级政府提供环境质量状况,向社会发布环境质量简况。2006年底前,所有省、市重点工业污染源实现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武夷山、建阳市区开展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工作。七、进一步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载体和渠道,进一步加强环保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和环保知识普及工作,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积极开展面向全社会的环境警示教育,增强社会资源危机,生态恶化的忧患意识。继续开展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对热点、难点环境问题加强新闻监督。积极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和环保企业的评选活动,通过榜样带动作用,引导社会逐步形成关注环保,支持环保,积极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八、抓好精神文明和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工作。一是认真抓好文明单位升级工作,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把精神文明建设列入重点工作来抓,在硬件、软件上加大投入,力争年底取得好成绩。二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工作,加强对综合整治工作的领导,实行局领导挂点基层单位制度;建立“平安单位”建设责任制,把工作任务以责任书的形式,分解到各科室、各直属单位;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监管,完善节假日安全检查、值班制度,计划聘请保安,加强对局机关大楼的安全保卫工作;抓好重点部位的安全工作,如抓好电脑房、财务室、档案室、监测站危险药品库等部位安全工作,经常组织检查,发展问题及时整改;做好内部矛盾调解工作,工会调解委员会要深入群众,及时掌握基层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交通安全、用火用电的、“打黄扫非”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出专刊、发放宣传单、组织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宣传工作,坚决打击“黄”、“赌”、“毒”、法轮功和传销活动;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薄弱环节的安全设施建设。三是加强机关效能、行风评议工作。在去年的基础上,按上级有关部门的部署,制定工作计划,安排好全年的工作。效能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工作效率上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进行认真的整改。打造环保队伍高效、廉政、团结、上进的新形象。行风建设要紧扣环保特点,抓好机关作风建设,认真实行“六条禁令”、“六不准”。对出现的政风行风问题,要分析根源,认真对待,大胆进行处理。要敞开大门,广泛征求、听取社会各届、人民群众对环保工作的意见。通过召开听证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搜集群众的意见,努力提升工作水平,推进我市环保系统的行风政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