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一篇文章,讲圣诞节的来历。说狄更斯是“圣诞节之父”。没错,就是那位世界文豪,写出过《雾都孤儿》、《双城记》、《远大前程》的狄更斯。
那么,他是怎么发明了圣诞节的呢?
这与他的一部小说有关,那就是《圣诞颂歌》(A Christmas Carol)。
我们先通过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在《圣诞节杂感》中的两段话了解一下这部作品。
金庸说:我不是基督教徒,但对这个节日从小就有好感,有糖果蛋糕吃,又能得到礼物,那总是一件美事。在中学读书时,爸爸曾在圣诞节给了一本迪更斯的《圣诞述异》(A ChristmasCarol)给我。这是一本极平常的小书,在任何书店中都能买到,但一直到现在,每当圣诞节到来的时候,我总去翻来读几段。我一年比一年更能了解,这是一个伟大温厚的心灵所写的一本伟大的书。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伦敦的守财奴史克鲁奇,他对任何人都没有好感,对所用的雇员异常刻薄。一年圣诞节晚上,一个已死合伙人的鬼魂来拜访他,说将有三个圣诞节的精灵来带他出去游历。到了约定的时间,精灵们果然来了。第一个是“过去的圣诞精灵”,带着史克鲁奇回到他出生的地方,让他看到他小时是怎样的孤独,看到他亲爱的妹妹,看到他自己怎样爱钱胜于爱他的未婚妻而使爱情破裂。第二个是“现在的圣诞精灵”,带他看到人们怎样互相亲爱、怎样在贫穷之中开开心心的欢渡圣诞。第三个是“将来的圣诞精灵”,带他看到在将来的一个圣诞节中,他孤零零地死了,没有一个朋友一个亲人来关心他。这些事情融化了史克鲁奇那僵硬的冰冷的心,使他变成为一个亲切温暖的人。
给大家推荐的《圣诞颂歌》电影版,是2009年迪士尼出品,由《阿甘正传》的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导演并编剧。
他启用了喜剧明星金·凯瑞饰演守财奴史克鲁奇,耗资2亿美元,用动作捕捉技术,拍摄了这部电影。
影片制作精良,各种大的场面调度也精妙的很,壮阔的很,金·凯瑞也是演技大爆发,他对于史克鲁奇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都诠释的很到位。可惜影片上映的时候,票房并不很高,也就是赔钱了。
我个人还是很喜欢这部影片的,影片结尾非常温馨感人,但是也发现,影片中精灵出场的片段有些过于惊悚恐怖,因而我个人推荐给五、六年级的家长陪孩子一起观看,年纪太小的估计看了会怕里面的精灵(估计这也是票房不好的原因之一吧)。
很多人看完影片说,故事中的精灵像是心理治疗师,让你看到自己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最后请你自己选择要过怎样的生活。畅销书《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里还大篇幅的借鉴本故事,得出结论:决策决定命运,选择造就人生。
好的作品能够逼迫我们去思考现实,让我们去更勇敢的面对生活。片中有句台词,我很喜欢:不要浪费生命,大家要快快乐乐地过每一天,因为你会死很久很久。
当年狄更斯去世的时候,街上到处都是报童,挥舞着报纸,昭告天下,伟大的文豪狄更斯去世了。这时候,有一个小女孩问自己的父亲,狄更斯死了,那是不是就不会有圣诞老人了呢?
由此可见,狄更斯在当时的英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回到开始的问题:为什么说狄更斯发明了圣诞节呢?
当时这部小说出版之后,迅速的在各个西方国家传播开来,正是因为这部《圣诞颂歌》,人们开始认识到圣诞节是一次全家团结的机会。而且,故事里全家一起吃火鸡啊,相互送圣诞礼物啊,慢慢的也流行起来,后来又发展出来装扮圣诞树等等。圣诞节逐渐演变成了英、美等国家很重要的节日,平安夜在西方人心目中也像我们中国的除夕夜一样重要了。
想想这个故事,内容很丰富,蕴含的道理也很多,这其中对我启示最大的就是:生活中有比金钱更重要的,那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