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沐林人词鉴赏 今日原创读诵 更漏子 古梅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更漏子 古梅

  月清风,炉火寂,独树堂前梅迹。叶果盎,百年青,山僧孤影行。

  香自古,花千骨,意会皇姑离苦。日夜继,不虚言,谁云一味禅。

20190418 23:59

大理鸡足山是一座神奇的圣山。据记载,鸡足山方圆百里,因前列三峰,后拖一岭,宛若鸡足而得名。

灵山一会,迦叶拈花微笑,成为“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别外传,贵在妙悟”的禅宗祖师。

相传,自摩诃迦叶尊者持衣钵入定于鸡足山顶峰天柱峰西南华首门,等待未来弥勒出世,已过去数千年。

明代鼎盛时期,鸡足山共有三十六寺,七十二庵,聚僧千余,龙象辈出,慕名来者络绎不绝。

六祖慧能之后,禅宗“一花开五叶”,逐渐演化为临济宗、云门宗、曹洞宗、沩仰宗、法眼宗五大派别。

清末,佛法衰微。直到近代,虚云和尚(1840——1959)一身承五宗法脉,禅宗得以中兴。虚云和尚因此被誉为近代中国禅宗泰斗。

据史料记载,1904年,大理提督李福兴请虚云到崇圣寺开讲《法华经》,并请虚云禅师住持崇圣寺。虚云禅师回绝了李福兴之请,说自己不想在城市居住,希望求得鸡足山一片地,恢复摩诃迦叶祖师的道场。

在李福兴的要求下,宾川州知州为虚云寻到一个殿宇倾塌、无人居住的破庙。这庙叫迎祥寺,又叫钵盂庵,嘉庆之后,就无人居住和看护。虚云禅师进入之时,这庙已经很破败,四处漏雨、八面漏风、十分荒凉。

虚云禅师在鸡足山迎祥寺旧址上兴建成祝圣寺,后被光绪皇帝赐名“祝圣护国禅寺”,梁启超、孙文等人也先后为该寺题字。

虚云禅师曾成功说服前来毁庙的云南协统李根源,使其成为得力护法。并按照《百丈清规》,在祝圣寺实行十方选贤丛林制,竭力革除陈规陋习,建立严格的僧团制度,吸引四方僧众信徒,中兴鸡足山摩诃迦叶道场。

他在鸡足山总共驻留了15年,是近代对鸡足山贡献最大的一位高僧大德。

现为纪念虚云而建的虚云禅寺,取址位于鸡足山万寿庵之上。原寺是明代嘉靖四十二年(1563)高僧儒全禅师所建。万历三十年(1602),住持可全禅师扩建后改名大觉寺。

据史料记载,仅明初至清末该寺便涵育过67位高僧大德。

清光绪年间,宗门泰斗虚云老和尚上山重振迦叶道场时,就得到大觉寺道成长老之助留锡,开办滇西宏誓佛学堂於斯,培养清净僧才以复兴滇中佛教。

然,文革寺毁,寺内惟余宋朝古梅一树静立荒草。古梅风骨依旧,果实累累,昭示来人莫忘祖恩。

月清风,炉火寂,独树堂前梅迹。”词一起始,就以鸡足山上残存古梅的视角,来讲述这个静静观察感受过的历史流变。

词只选用了几个简单意象的十二个字,“”“清风”“”“火寂”“独树”“堂前”“”“”,就刻画出了当年祖庭残败的颓相。其中“”之“”,“”之“”,“”仅存“”,曾经有的“”与“”,已是坍塌颓废衰败的样子,何以能激励人心之向上向善?

祖庭要振兴,必须有传承人。不妨溯一溯法脉人缘,读出历史沿革。

从各类资料中读到,1951年春,为求决大事,佛源(立者)南行至广东云门,礼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为师。虚老见而奇之,赐号佛源,留为侍者,得以晨昏闻法。同年八月初三,虚老于云门方丈楼六祖真身前传佛源老和尚云门宗法,赐名妙心,为云门宗第十三世法脉传人。

时光转入1996年夏,有学僧惟升毕业于云门佛学院,在云门本堂纳受具戒。为其授戒的坛上诸师,均为近代高僧虚云老和尚座下得戒,具有40年以上清净戒腊的大比丘僧。

其中德高望重云门佛学院院长佛源上人是得戒和尚,说戒和尚是云居山方丈一诚和尚,羯磨阿阇黎是大屿山方丈圣一和尚,教授阿阇黎是丹霞寺方丈能行和尚。

1997年春,奉佛源之命,惟升和尚只身从广东云门来到云南大理鸡足山,在古大觉寺遗址上主持筹建虚云寺。

叶果盎,百年青,山僧孤影行。”词上片的这一句,又以古梅之再逢盛世,百年长青,映画出了近代及当代以来,以虚云为典型代表的求法者虽身影孤独,但心底丰满,激荡中努力前行的形象。

当下的惟升在一篇回忆的文章中自言:“当上山於荒址结棚主事。个中魔障,实难言述。然孤心耿耿於斯,惟愿不负本心,不负师嘱,不负众望矣。”

2002年春,在鸡足山虚云寺落成暨佛像开光法会上,佛源上人与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老和尚亲为主法加持送座,晋升惟升和尚为鸡足山虚云寺方丈。

词的上阕,用拟人的艺术手法顺着虚云寺宋代古梅的视角,将世事兴衰的前世今生作出了交代。

下阙过片仍以古梅之心来道心法。“香自古,花千骨,意会皇姑离苦。”这古梅伫立在庭院之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自古以来的千骨花香,记下的历史太多了。词只选出一件“皇姑”“离苦”得乐的传说,来说一说这里的历史渊源。

有文字传说,当年明朝皇帝朱元璋有个妹妹,因为与皇亲们不能和睦相处,生活不如意,便立意出家为尼,朱元璋答应了妹妹的要求。年轻的皇姑便来到了鸡足山大觉寺,削发为尼。皇姑从皇宫里带来了许多珍宝,兴建了一些殿宇。她削除尘念,吃斋念佛,打柴做饭样样能干。几年后,皇姑不仅得到师兄、师弟们的敬重,而且她念佛诵经颇有名气。

据说有一年大觉寺遭遇火灾,其他僧人都去抢宝逃难,她却冒险把几位长老从寺内背了出来。后来在皇姑的带领下,被火烧的大觉寺又重新建了起来,而此时的皇姑已经年老体衰。

传说寺院建好开光那天,皇姑盘坐在大雄宝殿数珠念佛时,天空飘下一朵彩云,一直飘入大雄宝殿。当人们惊奇地跑去看时,皇姑已经闭目圆寂了。而从飘出殿外的那朵彩云上,却看到了年轻美貌的皇姑乘云而上,人们说皇姑已经修成正果了。

为了纪念这位“宁弃福禄而守青灯”的皇姑,人们就在离当年大觉寺不远处为她修建了有名的皇姑坟。

皇姑坟曾是建筑精巧别致的坟墓,墓碑仿形同古碑坊,碑心刻有文字,两侧还有一幅对联。如今的皇姑坟虽然只是破烂不堪的遗址,碑文碑联也已经不知去向,但是皇姑坟还在。湮没在栲树林中的坟冢,就在烂陀寺遗址旁不远,从地上散落的汉、梵文字砖上来看,这里正是当年大觉寺的遗址。

长眠于地下的皇姑并不孤单,不但近邻数座僧侣的火葬塔为伴,而且环顾四周多有墙垣遗迹,可见在寺庙倾颓之前,一直都有香火供奉,人们还是一直都在传说着皇姑坟背后那一个虔心向佛的皇姑故事。

而这个“”故事浓缩在《更漏子 古梅》这词里,只需要两个字就便足已“意会”了,那就是“离苦”。

其实无论是人生事业、历史成就、悲伤焦虑、愤怒痛苦、生死毁誉,每一时节都是那一个当下的示现。“日夜继,”这个历程与古梅日日夜夜历经的生长、成长、成就是一模一样的。理解了这一点,词末的收束就格外有力了。

不虚言,谁云一味禅。”词中巧妙地分别嵌入了“”“”两字,一是纪念,二是将先贤的思想更加发扬光大。

谁云一味禅”?答曰:“处处是禅机!”可不是?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满是修炼的禅机。

禅茶可一味,古梅又何尝不会是“梅禅一味”呢?

回观古梅,我们读出了历史,读出了变迁。读过了每一片叶脉、每一朵花骨背后的故事之后,最后一定要明白,必须“日夜继,不虚言,”向先贤一样,时时刻刻努力在每一个当下,才能够有所作为,于国家、于民族有所贡献的。

(阿玛书于20190722)

更漏子 古梅

  月清风,炉火寂,独树堂前梅迹。叶果盎,百年青,山僧孤影行。

  香自古,花千骨,意会皇姑离苦。日夜继,不虚言,谁云一味禅。

查询 沐林人词鉴赏原创 关注

或者长按下面二维码识别并关注

即可自动收阅原创沐林人词

共享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