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被困机场,你会选择和谁在一起?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如果被困在机场,你会选择和谁待在一起?

在遇到陌生人时,我们会在 13 毫秒内决定对方是否是我们喜欢的类型。

许多经典的心理学测试,往往会揭发出那些我们“嘴上不承认,身体很诚实”的答案。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如自己想象中的那样宽容和多元化,也没有足够的耐心与不同特性的人建立紧密关系。尤其面对生活重大考验的时候,我们更倾向于选择和自己有着高度“同质性”的人群去抱团。显然这样的决策路径更短,沟通成本更低,结果更可预见。这种倾向也一样发生在顶层金融圈精英们身上:他们相互粘连,相互攀比,相互 “传染”,不断朝同一个方向聚集,逐渐形成了一只可以大面积、深度影响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无形之手。而普通民众进不去的高档社区和排他性的俱乐部更是成为超巨们地位与权力的象征。

Hubs,枢纽,网络中的集线器或交换机;Superhubs,超级枢纽。Hubs 的出现,是网络科技的巨大进步,再也无需“两点一线”,局域网中的每一个终端可以通过接入 hubs 来实现任意两点之间经由最优路线进行高效的信息传输和交换。“星式”布局的拓扑结构使得整个网络简单稳定、布线容易、易于扩展,而散布于网络中的 hubs 聚焦成了交换与通讯的核心。《Superhubs》的德裔作者桑德拉·纳薇蒂,正是从网络科学的视角出发,为我们讲述了那些能量巨大、如同超级枢纽般金融超巨的人脉体系,审视了我们所处世界的金融、经济和社会系统,更加形象的描述了“超级枢纽”的决策如何直接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谁是超级枢纽,又如何成为超级枢纽?是天生,是逆袭,是运气,还是骗局?进入超级俱乐部后,就大而不倒从此荣华富贵,还是仍要苦心积虑小心运维;被动断网的时候,是可以重振旗鼓,还是永远出局,种种跌宕起伏的背后又有哪些发人深思的启示,桑德拉在本书中都一一为我们展开。与此同时,超级枢纽们,时常通过“旋转门”穿行于政商两界,他们的个人行为也给监管增添了不少麻烦和难度。模糊的边际,隐身的利益,一旦转动过于频繁,“旋转门”就存在引发龙卷风的巨大隐患。

华尔街的神秘面纱早已逐渐脱落,但依然犹抱琵琶半遮面。金融核心的超级枢纽被神化,他们的故事被传奇;财富与权力,这些与人性相附着的欲望始终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对超级枢纽们的奢华生活,也许远观遥不可及,近看嗤之以鼻,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积极寻求链接入网的途径,通过自身的价值和超级枢纽们建立通讯语言与交互协议,并在人脉网络中获得选择交换的资格,进而实现自身社会流动性的可能,仍然是很多人追逐的目标。

另一方面,超级枢纽的性别比例也是超级失衡的,“女性禁入”似乎是极端无声的残酷规则。位于金融圈顶层的女性少之又少,她们上有“玻璃天花板”,前有“玻璃悬崖”。以柔韧著称的女性似乎和刚脆的玻璃扯不上关系,也许玻璃的透明属性和透过玻璃的可望见而不可及,形象生动的反映了女性在顶层金融圈的无比尴尬和无可奈何。作为女性,桑德拉的感受是直接直观的,也更加直面这一现状,她积极倡导为女性提供更多的平等机会。

金融在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有形无形的影响力如影随形,加之超级枢纽的特殊地位,这种影响力被杠杆化放大。通过《金融超级人脉》我们可以了解网络形成的内部规律,从而可以更好的应对变化。无论对金融从业者还是其他读者都能带来新的启发。每年 1 月,桑德拉都会受邀参加达沃斯论坛年会,在会上做主题演讲,接受国际各大媒体采访,其听众不乏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政要、政策制定者与顶级投资家。桑德拉是国际金融圈风云变幻的亲历者,与金融圈顶层人物交往甚密、互动频繁。她以深厚的专业功底为诸如索罗斯、杰米·戴蒙、拉里·芬克、施瓦茨曼等“超级枢纽”提供建议,深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正是这样天独厚的条件,让本书得以完成。

桑德拉以她清晰的思路,客观的角度以及优美流畅的文笔,让《金融超级人脉》成为一本引人入胜的作品。在阅读样书的过程中,我从开始的粗略翻阅到后来的简单详读再到不愿意错过任何一段文字,我陷入了沉思,如果早点读到这本书,也许人生会有不同的选择,也许至今我还能继续混迹于复杂多变的最接近人性的金融圈边缘。但人生没有那么多的也许和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