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克己奉公”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成语“克己奉公”的意思是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其中,“克己”指的是约束自己,“奉公”则是指以公事为重。



该成语的历史故事源于《后汉书·祭遵传》:
- 主人公:祭遵,字弟孙,东汉初年颍阳人。他从小喜欢读书,知书达理,虽然出身豪门,但生活非常俭朴。
- 事迹:祭遵投奔刘秀后,担任军中的执法官,负责军营的法令。他执法严明,不循私情,即使对刘秀身边的小侍从犯了罪也依法处置。这一行为虽然起初让刘秀生气,但经过劝谏后,刘秀认识到祭遵的严明军令对军队的重要性,并因此封他为征虏将军,颍阳侯。
- 品质: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处事谨慎,克己奉公。他经常将刘秀的赏赐分给手下的人,家中没有多少私人财产,生活十分俭朴。即使在安排后事时,他也嘱咐手下的人不许铺张浪费。





祭遵的这种克己奉公的精神,不仅在当时受到称赞,即使在多年后,汉光武帝刘秀仍对他十分怀念。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