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教材与资料
指定书目:以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七版)为主,谢彦君《基础旅游学》(第四版)为辅。重点关注教材中旅游系统、旅游者行为、旅游目的地管理、可持续旅游等核心章节,例如李天元教材中 “旅游活动的类型划分”“旅游需求预测模型” 等内容。
真题与解析:优先使用 2020-2025 年真题(含回忆版),题型包括名词解释(4 题 ×5 分)、简答题(4 题 ×10 分)、案例分析(3 题 ×15 分)。真题需结合考试大纲标注高频考点,例如 “旅游容量的测定方法”“旅游流的形成机制” 等。
辅助资料:
蓝宝书:涵盖知识点框架图、真题解析和模拟题,标注★级考点(如 “旅游体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供案例分析模板(如 “结合乡村旅游案例分析社区参与的作用”)。
题库与热点:使用《旅游学概论》配套习题集和旅游专业公众号(如 “旅思马记”“旅游论坛”)的热点文章,补充 “智慧旅游”“文旅融合” 等前沿议题。
二、模块拆解与复习重点
(一)旅游学导论(15%)
核心考点:旅游的本质属性、旅游系统构成(客源地 - 目的地 - 交通)、学科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复习策略:通过思维导图梳理 “旅游现象的历史演进”(如古代旅行与现代旅游的区别),结合李天元教材第一章课后习题强化理解。
真题答案鸿知考研网有
(二)旅游者(30%)
核心考点:旅游者定义(WTO 标准)、旅游动机理论(推拉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决策过程(信息收集 - 方案评估 - 最终选择)。
复习策略:整理 “影响旅游消费的因素”(如可支配收入、闲暇时间),通过案例分析题(如 “分析 Z 世代旅游消费特征”)强化理论应用。
(三)旅游目的地及产业活动(30%)
核心考点:旅游资源分类(自然 / 人文)、旅游产品开发原则(市场导向、可持续性)、旅游流的时空分布规律。
复习策略:结合真题中的案例(如 “某景区游客量激增的应对措施”),运用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 分析问题,补充 “旅游统计指标”(如过夜游客、人均停留天数)的计算方法。
(四)旅游效应及可持续旅游(25%)
核心考点:旅游经济效应(乘数效应、漏损现象)、环境容量测算(面积法、线路法)、可持续旅游的实现路径(社区参与、生态补偿)。
复习策略:背诵 “旅游承载力的类型划分”,通过论述题(如 “论述碳中和目标下的旅游发展策略”)整合教材与热点知识。
三、分阶段复习规划
基础阶段(3-6 月):
教材精读:通读李天元《旅游学概论》,标注重点章节(如第 4 章 “旅游需求与预测”、第 7 章 “旅游产品”),完成课后习题(如 “比较观光旅游与度假旅游的异同”)。
框架梳理:按考试大纲四大模块绘制思维导图,例如 “旅游目的地管理” 模块可细分 “形象营销 - 游客管理 - 社区参与” 三个子主题。
强化阶段(7-9 月):
真题实战:按题型分类练习,例如名词解释需精准记忆(如 “可进入性” 定义),案例分析题需结合理论模型(如 “SWOT 分析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热点整合:关注近三年行业热点(如 “后疫情时代旅游复苏策略”“乡村振兴与旅游扶贫”),整理成专题笔记,标注相关教材知识点(如 “旅游乘数效应”)。
冲刺阶段(10-12 月):
高频背诵:每天 3 小时背诵核心概念(如 “旅游体验质量”“旅游可持续发展”),使用 “关键词联想法” 记忆复杂理论(如 “旅游动机的推拉理论:推力 - 内在需求,拉力 - 外部吸引”)。
全真模拟:每周完成 1 套真题,限时 3 小时,重点训练案例分析题的逻辑结构(如 “现象描述 - 理论应用 - 对策建议”),并对照答案优化表述。
四、真题使用与答题技巧
真题演练:
按模块分类:将真题考点标注在教材目录旁,例如 “2023 年简答题: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对应李天元教材第 6 章。
错题复盘:针对反复出错的考点(如 “旅游容量的测定方法”),回归教材精读并补充习题巩固,例如通过《旅游学概论》配套题库强化计算类题目。
答题规范:
术语准确:使用教材标准表述,例如 “旅游流” 需区分 “流量、流向、流速” 三个维度,避免口语化表达。
案例支撑:论述题需结合实例(如 “以丽江古城为例,分析过度商业化对旅游体验的影响”),增强说服力。
五、辅助资源与备考建议
在线课程:慕课平台(如中国大学 MOOC)的《旅游学概论》课程可辅助理解难点,例如 “旅游乘数效应的计算步骤”。
跨专业考生:
补基础:优先学习《管理学原理》《旅游经济学》基础概念(如 “市场细分”“边际成本”),避免直接陷入复杂模型。
抓重点:聚焦高频考点(如 “旅游动机理论”“旅游产品开发”),通过蓝宝书的 “跨考指南” 快速掌握核心知识。
时间管理:
每日计划:例如早上背诵理论,下午做真题,晚上整理热点,确保每天 3 小时专业课复习。
避免误区:不盲目追求进度,确保每个知识点理解透彻,例如 “旅游可持续发展” 需结合 “生态旅游”“社区参与” 等子概念综合分析。
六、复试衔接与心态调整
复试准备:初试后可提前阅读《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市场营销》,了解旅游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例如 “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的流程”。
心态建议:
保持专注:使用番茄 TODO 等工具管理时间,避免受他人进度影响,例如每天固定 2 个番茄钟(50 分钟)用于专业课复习。
劳逸结合:每周安排半天休息,通过运动或兴趣缓解压力,例如徒步、摄影,保持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