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中国率先扛起量子研究的大旗,在这片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学发展还很贫瘠的土地上“开荒”“耕耘”,他就是郭光灿院士。下面是记者王卉对他的专访报道。
记者:作为中国量子领域的开拓者、发展人,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您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郭光灿院士:我于八十年代初开启了量子科学的研究征途,九十年代初跨进到量子信息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计算、量子纠缠网络、量子精密测量、实用化量子密码、量子物理基本问题。
记者:如今“量子优盘”的概念非常火,您能简要向我们介绍一下它吗?
郭光灿院士:将欲传递的量子信息存储在优盘里,然后运用传统的运输工具,如高铁、汽车、飞机等将量子优盘运送到接收地点,取出其中的信息。这种远程传送量子信息的方法可以弥补光纤远程量子通信的不足,而且可以传送到无光纤端口的地方。进一步的发展应当是实现两个量子优盘的纠缠,将其中一个优盘传送到对方,这可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即使这个优盘被窃听者盗走,也无法取出所传输的任何信息。
记者:量子学现如今成为公认的重要学科,您觉得它为什么能够如此快速地发展?
郭光灿院士:“量子信息”发展如此迅速是因为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信息技术,其性能远远超越当下的信息技术。一旦量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人类社会生产力可以提升到新的水平。正是人类发展的重大需求促使量子信息迅速发展。
记者:但据我所知,您的学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您在探索道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郭光灿院士:无论是开始的量子光学还是继后的量子信息研究,当时在国内学术界都属“冷门”,坐了多年“孤独无援”的冷板凳。当一门学科萌芽时,多数人不理解,提出质疑甚至反对,这属于正常现象。
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一接触到“量子信息”就被深深吸引住,很快意识到这门新生学科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便毫无犹豫地全力投入进去。当我看到量子信息技术对提升国力和民族复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量子计算必将成为国际战略竞争的焦点,我有责任努力去争取各方理解和支持,推动中国尽快投入到这个新兴交叉学科的竞争,发出中国人的声音。
量子信息技术没有国家经费的支持是不可能获得重要进展的。2001年是中国量子信息发展的转折点。科技部一直关注和支持量子信息领域的发展。我作为科技部第一个“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尽可能去团结国内相关学术队伍,之后越研究越感到其潜力巨大,并逐步地把握住量子信息技术发展的脉搏,提前布局,迅速做出前沿性成果,形成当下实验室完整布局,我们的项目也先后培养了量子信息领域的五位院士。
记者:由您倡议并首次组织发起的量子光学会议从初建时的十几人到现在已经成为500人以上的科学大会,您如何看待它的发展?
郭光灿院士:我组织和发起这个会议,是因为我意识到“量子光学”是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对光学领域甚至对整个物理学都极其重要,必须尽快介绍给国内学术界。1984年种下“量子光学”的种子,之后每两年召开一次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量子光学队伍。尤其是量子信息诞生后,研究队伍迅速扩大,各高校陆续开设“量子光学”课程。“量子光学”在国内很快生根结果,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前景。
记者:您曾培养了80余名博士生,您对学生的期待是什么?
郭光灿院士:科学研究要有积累和传承,我相信“量子信息”的发展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因此非常注重学生培养。将“品味科学”作为我们的座右铭,培养学生时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对科研的热情,引导他们把科研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为学生选择国际前沿的课题,鼓励学生做出国际一流成果;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科研和生活条件;确保实验室有良好的学术风气,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我期望在中国的土地上培养出国际一流的人才。
我与自己的学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国平教授联合创立了公司,将我们十多年量子计算研究的成果开发为可实用的工程化量子计算机。五年期间,开发了国内第一款司南操作系统、“本源天机”量子计算测控系统等一系列相关的量子器件;量子计算云平台在国际上已有一定影响。
在实验室研究中发现某些有望实际应用的新原理和方法后,就应尽快向实用方向推进。但是这个过程必须解决大量的技术和工程问题。建立公司可以培养大量量子工程师,与学校、科研单位两股力量有机结合,是推进新器件研发和应用的最好途径。
记者:您今年已入耄耋之年,是什么原因让您一直坚守在科研一线?
郭光灿院士:奇妙的量子世界,会不断涌现出令人惊叹的新现象,让你回味无穷,无法释怀,从而更进一步激发起你的好奇心,欲罢不能!这种探索不受年龄限制,只要精神在,探索脚步就不会停。
记者:您对当代年轻科研工作者有什么建议和期待?
郭光灿院士:当代年轻科研工作者应当珍惜当前得来不易的科研环境,有追求科学研究的热情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将个人目标与国家需求结合起来,为人类为国家贡献出人生的价值。
(摘编自王卉《量子世界里的“牧羊人”——专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量子科学是世界公认的重要学科,量子信息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信息技术。
B.中国高度重视量子科学研究,在经费、人才等多方面对相关项目进行扶持,成果斐然。
C.发展量子信息技术,既符合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也助力中国在国际竞争中提升实力。
D.只有量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才能将社会生产力提升到符合人类发展需求的新水平。
2.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分)
A.将量子信息存储进优盘进行传输,实现两个量子优盘的纠缠,这样可以提高传输的灵活性。
B.要在中国土地上培养出量子信息领域的国际一流人才,科研热情的激发起决定性作用。
C.培养量子工程师,实现从原理向实用方向的推进,这是量子科技新器件研发应用的最好途径。
D.郭院士的经历表明,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科学家超越年龄限制、坚持科学研究的不竭动力。
3.下列对材料论述和说明的分析,不正确是一项是(3分)
A.记者在专访前做了大量专业领域信息的搜集与整理,体现了采访者的专业素养。
B.在核心话题统摄下,记者的提问能针对具体问题,指向明确,语言表达简练扼要。
C.采访沿着中国量子科技发展的历程展开,引导读者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方方面面。
D.郭院士在专访中所谈到的科研经历和深刻见解,展现了他的科研精神与人格魅力。
4.郭光灿院士作为“中国量子领域的开拓者、发展人”,被记者称为量子世界的“牧羊人”,材料中哪些内容能支持这一观点?请简要概括。(4分)
5.作为新闻报道,专访往往具有独特的传播价值,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阡陌
汤成难
没有比剃头店更令父亲愿意消磨时间的去处了。
这是村里唯一的剃头店,几乎每天都坐满了人。每一个从外面回来的人,都得经过这儿。
剃头店最近的话题都集中在马戏团上。第一个带来消息的是从县里回来的人,那人也不清楚马戏团来自哪里,河南,湖南,也有可能是荷兰。当他说出最后两个字的时候,剃头店的人都惊呆了,空气中一度出现停滞状态。①父亲也坐在人群里,他的脖子抻得很长,由于坐在锹柄上的缘故,屁股贴着地面,下巴不得不向前抬起,和脖子形成一条谦卑的弧线。
河南,湖南,荷兰,这些名字对父亲来说多么陌生和新奇,他所能想象的从未到达的地方,就是站在地里看向天与地相连接的远处。可是,令人沮丧的是,如果朝着那个尽头走去,走啊走,永远都走不到天地相连处。
直到一个人的出现,剃头店里的人才再次亢奋起来。那时距离第一次说起马戏团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天气已冷,河面结了冰。这个人是骑自行车来的,到剃头店时已经天黑。他要去看马戏团,因为迷路不得不经过这里。他说他最喜欢看马戏,每到一处,都会跟过去。后来,那个人突然问道,他是否可以借个宿,在哪个老乡家借宿,毕竟天已经晚了,离马戏团还有很远的路。谁都没想到,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第一个开口了,他说,到我家吧——
那个晚上,父亲特意给陌生人在灶膛里生了火,让他坐在灶膛前,把身子烤一烤。陌生人烤了好一会儿火才开始说话,仿佛词句全冻僵了,得过一阵才能化开。
陌生人叫河马。河马看过很多马戏,最远的一次坐了六天船才到达。父亲对于六天这个数字感到十分惊讶和羡慕。
河马便说,人一年年活下去并不走到哪里去,那么,活着有什么意义呢;人一代代活下去也不走到哪里去,那么,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父亲愣在那儿,像是被这段排列组合奇妙的字句砸到了,②他虽然不那么完全听得懂,却觉得河马的话很洋气,很有道理,很像那么回事。
河马继续说坐船,船在长江上走,六天后终于赶上了马戏团。他说那次真是有意外的惊喜,因为看到了骆驼。你知道的,骆驼生活在沙漠里,如果那次不去看马戏就永远不知道骆驼长什么样。河马说,骆驼很高,头倒是很小,驼峰上罩着带有流苏的布套。骆驼表演跳舞,它会随着音乐抬起前蹄,晃动脑袋。当它抬起蹄子时,脑袋总是碰到帐篷顶的绳子。骆驼大概以为是什么好吃的,便用嘴巴咬住了。嘿,谁料,绳子是固定帐篷立柱的。骆驼的力气真大,顿时,整个帐篷就坍塌下来——河马说到这儿忍不住笑了,太好玩了,太好玩了,骆驼太好玩了。父亲也跟着笑,脸上的皱纹像水波扩散,牙齿被火光照得白亮亮的。他从没听过那么好玩的故事。
就在这时,河马尖叫一声,脚迅速从灶膛抽回来。但,迟了,因为过于忘情,他竟忘了要脱掉雨鞋烤火。雨鞋遇火即化,塑料变成黏液紧粘在皮肤上。河马的脚受伤了,他不得不在我家继续住下去。
父亲每天也不必去剃头店,他从河马这儿能听到许多关于外面的消息。
你见过大象吗?河马问父亲。
父亲摇摇头,说没有。
河马便告诉父亲大象是什么样子,大象长得很高,很壮,四条腿粗得很,走在土路上,一脚踩出一个坑。
父亲想了会儿,小声问道,那么,大象就像我家的黑牛是吗?
唔——不是这么回事。河马的手在空中一挥,有点气馁地说,大象有四头黑牛大呢。河马又说,我和你说话的时候,其实是有一大块的背景的,背景就是大象生活的热带丛林。每个人说话时,每句话的后面都是有背景的。而你在问我大象的时候,你的背景却是小官庄,是稻田。
父亲怔住了,他觉得河马说得有道理,③他抿了抿嘴,眼睛不自觉地往河马身后看去。
父亲和河马之间迅速产生了友谊,一种难以言说的平凡又伟大的友谊。河马在我家住了四天,一直怂恿父亲跟他一道前去马戏团。河马对父亲说,如果现在就出发,中午就能到达,下午看完马戏表演,傍晚就能到家,这样,父亲还可以在天黑前去看一看他的稻田。父亲答应了。
他们赶到马戏团正是中午,在离马戏团很远的地方就听见了锣鼓声——这种尖厉又沉稳的响声是如此的规律,以至于可以在它们的间歇中数上节拍:一二三,一二三。当他们走到入口,才发现口袋里没有钱。父亲是没有想到带钱这事,而河马的钱,准是在路上弄丢了。河马把口袋翻了个底朝天,急得汗珠从脑门儿上一层层冒出来。河马试图找熟人借,但举目望去,尽是陌生面孔。
最后,他们不得不站在帐篷外,用耳朵听。父亲和河马坐在牛车上,帐篷里不时传来锣声,人的尖叫,报幕,以及整齐或稀拉的掌声。有时,帐篷里会突然寂静下来,让人好奇此刻正在发生什么。
猴子在表演。河马对父亲说,他说这个声音他熟悉,猴子正在骑自行车呢,猴子骑得很快,在绕圈,听,能听出链条的声音呢。过会儿就有别的猴子跳上去,先是一只,再是两只,最后一定不少于五只猴子。
你再听,这个声音。河马又对父亲说,他俩不约而同歪着脑袋,侧着脸。嗨,这个,一
定是鹦鹉,准没错的,它在说“恭喜发财”呢。
这是马儿上场了。马表演的是数数。马叫了,马叫了,河马让父亲仔细听,马叫几声就代表是几。父亲想起河马之前说的,每个人说话时都是有背景的。所以,父亲总是把目光投向他所能想象的远处。
他们在帐篷外“听”了一整场马戏,直到太阳把脚下的影子拖得很长。 当他们赶着牛车回到村里时,已经很晚了。一路上,父亲沉默不语坐在牛车上,像牛一样反刍着白天的事情。月亮很圆,照得土路如同白银似的。
父亲的朋友河马很快就离开了,用他的话说,他要去追寻下一个马戏团。河马在离开时,打算留点东西给父亲作为纪念,不过,除了自行车他没有别的身外之物了。父亲自然不同意,毕竟还有那么远的路,没有自行车显然是不行的。父亲对河马说,就把那双烧焦的雨鞋留下来吧。
雨鞋被烧出一个大洞,脚伸进去,脚指头呼之欲出。父亲将雨鞋放在竹篮里,再将竹篮吊在屋檐下。晚饭后,父亲有时把雨鞋取下来,将脚洗净,穿进去。沾着泥点的裤脚被调遣到膝盖,好像这样才显得对雨鞋的格外尊重。雨鞋对父亲来说有点大,脚在里面晃来晃去,步子稍大一些脚指头就跑出来。④但这些都不要紧,父亲抬起头,看着篱笆上空的夜色,慢慢地,小心翼翼地,在洒满月光的院子里踱步。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之所以从剃头店写起,只是因为剃头店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外面回来的人都会在此交流信息,以此自然带出马戏团。
B.小说将河马的出场背景设置在冬天,“河面结了冰”,衬托人物为了追寻马戏团不顾险阻、执着前行的形象特点。
C.小说中河马三处“讲”马戏都使用繁笔详尽叙述,用夸张手法展现河马讲述的绘声绘色,让父亲前后的心理变化顺理成章。
D.小说结尾父亲将烧出破洞的雨鞋小心保管,穿上时洗脚、卷起裤脚,过程充满仪式感,全然出于他对河马的想念。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句中通过描写父亲的下巴和脖子“形成一条谦卑的弧线”这一细节,表现父亲此时对自己孤陋寡闻的自卑心理。
B.②句中“很洋气,很有道理,很像那么回事”,用排比句式写父亲对河马所说的生命意义话题不懂装懂,有戏谑意味。
C.③句“眼睛不自觉地往河马身后看去”,是父亲想尽力看清河马话语所提到的“背景”,这些背景超出了父亲的认知。
D.④句中“篱笆”“夜色”“洒满月光的院子”等环境与父亲缓慢小心踱步的姿态构成了富含深意的画面,耐人寻味。
8.小说中父亲听河马讲骆驼时“也跟着笑”,后来帐篷外听完马戏却“沉默不语”,为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标题“阡陌”,指的是“田地间纵横交错的小路”,而小说主要讲述的是父亲随河马看马戏的故事,似乎与标题无关,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先生讳继祖,字继之,姓张氏。婺州金华人。曾大父讳宗义,大父讳大能,父讳岩,皆潜德不耀。先生早失怙恃,居丧尽礼,抚弟妹尤笃。曾大父魁岸伟达人也,深加器爱,尝曰:“是必能光吾宗者。”俾就外傅。时科举废未久,旧家老成多在者,询求咨问,所蓄日滋。益读书不置,以古人自期。延祐间,郡上其才行,署饶州路双溪书院山长。秩满,授浏阳州学教授。至则葺败举坠,厚廪稍,严条约,以新士子。复其田为民所欺蔽者若干亩,镌石学宫,以杜其弊。会守貳缺,大府檄摄郡事。民有讼其父为从弟毆死者,一见察其奸伪,即驱出之。慕属以下皆愕,以为不可。乃引其民诘之,随服。众皆敬叹,不敢干以私。时岁祲民饥令下劝分集有粟之家喻之皆悦以听命。由是境内周洽,无逋亡者。未几,以大父丧弃归。至元仍纪①之五年,将赴调于京师,未行,以疾卒于家。
先生为人,峻毅刚果,遇事明决。大德间,邑有桀黠吏挟重辟以扰邻曲,势方焰,人莫敢谁何。辄挫之使不能肆。从兄常被诬,将逮他邑。亟具疏,诉于部使者。时受贿舞权者,方抱案在庭,面斥之。其人则遽塞缩浮汗,不敢出一语以对。诬者竟坐罪。先生视己所得为,即奋不顾类如此。独义方之训,恳恻详至。时同郡白云许先生以道学淑后进,特遣仲子道生同濂往事之。宗族乡邻之孤困贫弱者,振恤而仁覆之如恐弗及。今翰林学士欧阳公玄为题所居之轩曰修竹,因以竹轩自号。有诗文若干卷行于世。先生生于至元二十四年,寿五十有三。
先生志行卓然,固将有为于世而不得竟其用。道生复恐先生之群行湮没,无以暴白于后世,俾濂状之。濂虽不敏,自幼蒙先生爱之教之为深,因不辞,而搜罗缺逸,评骘成章,以附家乘②之末,庶来者有所考焉。谨状。
(节选自宋濂《浏阳州儒学教授张君继之行状》)
【注】①至元仍纪:元顺帝年号。②家乘(shèng):家谱,家史。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时岁祲A民饥B令下C劝分D集有粟E之家F喻之G皆悦H以听命。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使⋯⋯光大,与《过秦论》“外连衡而斗诸侯”中的“斗”用法相同。
B.廪稍,官府定时供给的粮食。廪,政府的米仓;稍,政府发给的粮食。
C.逋,逃亡、逃跑,与《陈情表》“责臣逋慢”中的“逋”意思相同。
D.坐,因为、由于,与《苏武传》“副有罪,当相坐”中的“坐”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继之的曾祖父对他非常器重爱护,让他外出求学。他没有辜负期望,学识日益增长,仍不停读书,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B.在浏阳州学教授任上,张继之积极有为,修葺破败的学校,恢复废弛的事务,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学子们立即面貌焕然一新,振作向上。
C.翰林学士欧阳玄为张继之所居的轩室题写了名为“修竹”的匾额,于是张继之便用“竹轩”作为自己的别号,以此自勉。
D.张继之虽然志向品行卓越不凡,但却不能完全施展自己的才能。他去世后,儿子道生担心父亲的事迹湮没无闻,请宋濂写了这篇行状。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先生早失怙恃,居丧尽礼,抚弟妹尤笃。
(2)宗族乡邻之孤困贫弱者,振恤而仁覆之如恐弗及。
14.宋濂称赞张继之“峻毅刚果,遇事明决”,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其具体表现。(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祝英台近·和吴叔永文昌韵
吴潜①
碧云开,红日丽,宫柳碎繁影。犹记朝回,马兀②梦频醒。天教一舸江湖,数橡涧壑,渐摆脱、世间尘境。
已深省。添买竹坞千畦,荷漪两三顷。鹤引禽伸,日月峤壶③永。不须瓮里思量④,隙中驰骛,也莫管、玉关风景。
【注】①吴潜:南宋后期大臣,曾主张加强战守之备以抗御元兵。本词是他罢官家居时所作。②马兀:马扎,轻便的小板凳。③峤壶:员峤、方壶,传说中海上的两座仙山。④瓮里思量:指一厢情愿的妄想。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碧云开”三句色彩鲜艳,自上而下,描绘了一幅明丽的宫廷美景图。
B.上阕由梦境转入现实,写词人泛舟江湖,结茅山间,与仕途渐行渐远。
C.下阕描写竹荷、鹤禽和海上仙山,虚实结合,展现了词人的生活状态。
D.“隙中驰骛”一句,化用成语“白驹过隙”,形容光阴飞快地流逝。
16.本词末尾“也莫管、玉关风景”两句是词人真实的心声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谏君王践行“十思”,光大“九德”,并且“ , ”,就能使各种人才为君王竭忠尽力。
(2)《客至》既呈现了诗人对朋友的热情,也展现了田园生活中淳朴的邻里关系,“ , ”两句以商量的口吻邀朋引伴,尽显真率之趣。
(3)古诗词常以“空”字描摹情状,表达悠远的意蕴,抒发丰富的情感,例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本题共5小题,18分)
a 你是否也在期待能端茶倒水、做饭洗衣的保姆型机器人?
现实却是,实验室里的机器人端杯水能洒半杯,取快递能撞碎花瓶;号称“全能家政”的产品,连马桶圈都掀不起来。更让人 A 的是,多任务处理宛如灾难现场:炒菜时接到拿药指令,能把炒锅扣进药柜里。业内戏称这种现象为“人工智障综合症”。
家务劳动被认为是技术含量不高的低端体力活,但对机器人来说,( 甲 )。b大家开始反思,机器人还能进入家庭吗?如果当下不能,为什么非得执着于人形?
有人认为,①人类世界是人依靠自己的需要设计成现在这个样子的,②从楼梯、车辆等空间的尺寸与布局,③以及笔、扳手、键盘等标准工具的操作方式,④都是按照人类的身形和使用习惯设计的,⑤人形是最方便与世界对接的形态。
其实,将机器人做成人形,还有超越功能层面的情感诉求。拟人化设计符合人类社交本能,人形机器人的表情 B ,让人类感觉更亲近,容易促进互动,产生情绪价值。设想一下,c当你老了,你会希望提供陪护服务的是一位有着开朗笑容和柔性电子皮肤的美女管家,还是一台闪着金属光泽的冰冷机器?
从这个角度而言,人形很有可能是机器人的终极款,家庭则是其最大的应用场景。
当下来看,人形机器人干不好家务活,除了硬件原因,更大的障碍是缺乏物理世界的数据。以晾衣服这个简单的家务活来说,从洗衣机里面取出洗好的衣服,分拣后用晾衣架在阳台上挂好,d人来干的话不是分分钟搞定吗?但对机器人来说,怎么分辨牛仔裤和裙子,用什么力度展开丝绸衬衫和纯棉内衣,用什么动作将不同衣服挂上晾衣架,( 乙 )。当有人说要用10万台机器人进入工厂的时候,别只以为它们是要用来代替工人干活的,其实现阶段更重要的任务可能是采集数据。
形态之争终将消解于技术进化。当机器人的通用智能足以理解“为什么鱼头要朝向贵客”,人形便不再是选择,而是必然。
18.请在文中画横线的A、B两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请在文中括号内甲、乙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20.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下列对文中四处画波浪线问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处为设问,引起读者对人形机器人的憧憬,与第二人称合用,更显亲切。
B. b处构成连续问,前后相承,对机器人采用人形设计的必要性进行追问和强调。
C. c处的选择问提供了两种具有画面感的情境,分析机器人人形设计的原因。
D. d处为反问句,强调晾衣服等简单家务活的处理对人来说轻而易举。
22.最后一段“为什么鱼头要朝向贵客”的引号不能去掉,请简要说明原因。(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
这句话对于数字化阅读时代的我们有何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训练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19分)
1.D【解析】“只有……才”错误,原文“一旦量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人类社会生产力可以提升到新的水平”。
2.D【解析】A项偷换概念,原文为两个量子优盘的纠缠“可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性”;B项“决定性作用”于文无据;C项以偏概全,原文为“与学校、科研单位两股力量有机结合,是推进新器件研发和应用的最好途径”。
3.C【解析】“采访沿着中国量子科技发展的历程展开”“方方面面”与文章内容不符。
4.①前瞻性的科学眼光,能在量子科学尚处于冷门期时认识到它巨大的潜力,精准把握发展脉搏,提前布局;②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量子科学发展对国家与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努力提升中国量子科技的国际竞争力;③提携后进的格局追求,尽心打造科研团队,给年轻科研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学术条件与科研氛围,努力为国家培养国际一流的科学人才。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①专访针对特定人物展开,受访者郭光灿院士是量子科技的领军人物,事迹正面、典型,具有榜样引领的社会价值;②聚焦社会热点,量子科学是全球重要的科学领域,与当下及未来科技发展高度关联,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③深入浅出地介绍前沿科技,利于信息传播与宣传,具有科学普及的教育价值。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16分)
6.B【解析】A项“只是”错误;C项“讲”大象未使用繁笔,三处“讲”马戏均无夸张手法;D项“全然出于他对河马的想念”错误,此时的雨鞋是父亲渴望走出去的理想的外化。
7.B【解析】“写父亲对河马所说的生命意义话题不懂装懂,有戏谑意味”错误。
8.①父亲听河马讲骆驼时,是听他人讲好玩的故事,觉得新奇有趣,于是“也跟着笑”;②后来在帐篷外是现场听到马戏,对外面精彩的世界有了切身感受,心理活动更复杂,沉默代表沉浸、回味与对自身生活的思考。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阡陌”组成了父亲的稻田,是其生活背景的象征,代表乡土的生活状态,构成了小说展开的背景。(环境角度)②“阡陌”使父亲向外的视野受限,所以外界的一切对于父亲而言都很新奇,这构成了他渴望走出去的心理动因,于是有了留河马、随河马看戏等情节。(人物或情节角度)③“阡陌”纵横交错,通向远方,是父亲渴望走向外部世界的象征,结尾父亲穿着河马的雨鞋在院子里踱步,则是从心灵上跨越了“阡陌”的限制,对生命意义有了更深沉的认知。(主旨角度)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22分)
10.BDG 【解析】原文断句:时岁祲民饥,令下劝分,集有粟之家喻之,皆悦以听命。“岁祲民饥”是当时的社会状况,其后应该断开。“令下劝分”指上司令下属劝导人们有无相济,其后应该断开。“集有粟之家喻之”是连动短语,其后也应断开。
(评分参考: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3处不给分。)
11.C 【解析】“责臣逋慢”中的“逋”是逃避的意思,与材料中加点的“逋”意思不相同。
12.B 【解析】“立即”无中生有。
13.(1)先生很早就失去了父母,守丧恪尽礼仪,抚养弟弟妹妹尤其情意深厚。
(评分参考:“失怙恃”“笃”各1分,句子大意2分。失怙恃:失去父母。笃:情意深厚。)
(2)对于孤独困苦、贫穷弱小的宗族乡邻,(先生)赈济抚恤、关怀爱护他们,唯恐做得不够。
(评分参考:“孤困贫弱”定语后置1分,“振”1分,句子大意2分。振:赈济,救济。)
14.①张继之洞察诉讼从弟者的诡诈虚伪,立即赶走诉讼者;②张继之为官正直,打击凶悍狡猾的小吏,使他不敢肆意妄为;③堂兄受人诬陷,张继之立即向上司申诉,当面斥责受贿弄权的人,让他畏惧害怕。
(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16分)
15.C 【解析】“虚实结合”错误。“日月峤壶永”是形容在如同仙山一样的田园里自在生活,时光永恒。
16.不是词人真实的心声。①这是词人的无奈之语、愤激之言;“玉关”代指边关,“莫管”其实是想管而不能管。②“犹记朝回,马兀梦频醒”可见心系朝廷,“渐摆脱”“已深省”“不须瓮里思量”可见他对边塞之事始终不能忘怀,想要抗敌报国,但壮志难酬,只好故作洒脱,以反语来表达内心的悲愤。
(评分参考:答出第一点给2分,答出第二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回答“是真实的心声”酌情给分。)
(三)(6分)
17.(1)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2)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3)示例:①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②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③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燕歌行》)
(评分参考:写对一空得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第(3)题“空”作名词不给分,例如“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8.A.意想不到(出乎意料、瞠目结舌、匪夷所思)
B.和蔼可亲
(评分参考:每答对1空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9.甲:却很难做到(却正好相反/却是高端的技术活)(2分)
乙:都是它缺失的数据(2分)
20.①句:将“依靠”改为“根据”(2分)
②句:删去“从”(或③句:将“以及”改为“到”)(2分)
21.A【解析】a处为疑问句,并非设问。
22.①引号表示强调,突出特定的生活情景;②用“鱼头要朝向贵客”的情景来指代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具有特殊含义,结句强调机器人的技术进化要指向对人类文化的理解,去掉引号则无此意味。
(评分参考:答到“特殊的文化习俗”给5分,仅答“强调”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写作(60分)
23.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中,黑塞强调读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素养、态度和努力等,才能真正理解和发现杰作的价值。其中,“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指读者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阅读耐心、思考能力,甚至人生阅历等,才能深度阅读,与杰作产生共鸣;“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指只有经过深度阅读,才能领悟作品的深刻内涵。可见,提升阅读素养和发现杰作价值二者相互促进。提示语中,“数字化阅读时代”是写作背景,学生思考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数字化阅读”方便快捷,极大提高了阅读效率与普及率;但是也存在碎片化、浅表化阅读等诸多不足。在这个时代,我们要学会合理利用数字阅读的优势,让我们更能辨识、读懂“杰作”,进而深刻理解其真正价值。
如写议论文,应紧扣材料展开联想,结合“数字化阅读”辩证思考,分析论证黑塞给予我们在提升阅读素养、发现杰作价值及二者关系等方面的启示,符合题意;如写记叙文,讲述自己在当下阅读的故事和体验,体现材料给予的启示,符合题意。
2024全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作文评价整体要求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
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具体评分细则参考202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 I 卷的作文评分标准。
扣分标准:
不足200 字不超过 5 分;
超过200 字,不足 400 字不能超过 10 分;
超过400 字,不足 600 字不能超过 20 分。
以上三种情况,只打内容和表达分,发展等级不打分。
600 字至 800 字,每少 50 字扣 1 分。
只写标题给1 分。
写标题加一到两行字,给1-2 分。
每三个错别字扣一分,扣完3 分为止,同一个字重复错误不扣分,没有标题扣 2 分。
抄袭作文:
通篇抄袭试卷中文本内容,1-2 分。70%抄袭,少于 10 分。
跑题作文:
完全没提材料相关内容,不超过20 分。
【文言参考译文】
先生名继祖,字继之,姓张。是婺州金华县人。曾祖父名宗义,祖父名大能,父亲名岩,都有高尚的品德而不刻意显露。先生很早就失去了父母,守丧恪尽礼仪,抚养弟弟妹妹尤其情意深厚。曾祖父是身材高大、卓越豁达的人,(对先生)非常器重喜爱,曾经说:“这孩子将来必定能使我们的宗族光大。”让他出外从师学习。当时科举制度废除不久,一些世家大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很多还在世,(先生)向他们询问请教,学识日益增长。(他)更加勤奋读书,毫不懈怠,以古代贤人为榜样要求自己。延祐年间,郡里向上举荐他的才能德行,(他)被委任为饶州路双溪书院山长。任职期满后,被授予浏阳州学教授之职。(先生)到任后就修补破败的学校,恢复废弛的事务,增加官府定时供给的粮食,严格规章制度,以使学子振作向上。(他)收回了被百姓欺瞒侵占的学田若干亩,在学宫里刻石立碑,来杜绝这类弊端。恰逢郡守和副职官位空缺,上级官府发公文让(先生)代理郡中事务。有个百姓诉讼说父亲被堂弟殴打致死,(先生)一见就察觉他的诡诈虚伪,立刻把诉讼者赶了出去。幕僚和属下都很惊愕,认为不可以这样做。(先生)于是把那个百姓叫来追问,(他)随即认罪。众人都敬重赞叹,不敢因私事有所请谒。当时年成不好百姓遭受饥荒,上司下达劝人分施粮食的命令,(先生)召集有粮食的人家向他们讲明道理,(他们)都愉快地听从命令。因此境内饥民都得到救济,没有逃亡的人。不久,因为祖父去世,(先生)弃官回家守丧。(后)至元五年,(先生)将到京城接受选官调职,尚未出发,就因病在家中去世了。
先生为人,严峻刚毅,果断坚强,遇到事情明达有决断。大德年间,县里有个凶悍狡猾的小吏拿死罪来威胁侵扰邻居,气焰正嚣张,人们没有谁敢过问。(先生)就挫败其气焰使他不敢肆意妄为。堂兄张常曾被诬陷,将被抓到别的县去。先生急忙备文分条陈述,向部里的使者申诉。当时受贿弄权的人,正抱着案卷站在厅堂上,(先生)当面斥责他。那人立刻畏缩不安,冒出冷汗,不敢说一句话回应。诬陷的人最终因此获罪。先生对待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就是如此奋不顾身。唯独对子女的教育训导,诚恳深切,详细周到。当时同郡白云许先生(著名学者许谦,人称“白云先生”)用道学教导后辈,(先生)特命二儿子道生和我一起前去拜他为师。对于孤独困苦、贫穷弱小的宗族乡邻,(先生)赈济抚恤、关怀爱护他们,唯恐做得不够。当今翰林学士欧阳玄先生为(先生)所居轩室题写了“修竹”匾额,先生于是用“竹轩”作为自己的别号。有诗文若干卷流传于世。先生生于至元二十四年,享年五十三岁。
先生志向品行卓越不凡,本来是要在世上有所作为却未能完全施展其才能。道生又担心先生的各种事迹岁久湮没无闻,无法显扬于后世,让我为先生写一篇行状。我虽然没有才能,但从小就承蒙先生深切的关爱和教导,因此不敢推辞,于是搜罗那些缺失、散逸的事迹,加以品评鉴别,撰写成这篇文章,将它附在家谱后面,希望后世的人能够有所查考。(我)恭敬地写下这篇行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