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进入暑期,但全国也正式进入主汛期,选择出行目的既要避暑又要避灾,甘肃迭部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扎尕那
7月2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与甘肃省迭部县人民政府在京联合发布《甘肃迭部避暑气候旅游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及“清凉之夏·自在迭部”城市气候文旅IP。这是甘肃省首家发布气候文旅IP的县。
《报告》显示,夏季(6—8月)平均气温仅16.6℃;日最高气温低于28℃的天数占比高达74.6%,日最低气温均低于22℃;昼夜温差14.1℃,创造了“日暖夜凉”的理想体感环境,是西北地区不可多得的“天然空调房”和生态康养胜地。
迭部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与秦岭西延部过渡带,县城海拔2400米,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肖潺介绍说,山地气候是其“清凉之夏·自在迭部”IP的核心自然引擎,通过四大机制实现气候调节:一是垂直降温,天然空调。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约6℃,迭部县城海拔2400米,直接造就夏季平均气温仅16.6℃的清凉环境,较同纬度平原低10℃以上。二是昼夜温差,体感优化。白天升温快、夜晚散热快,形成14.1℃的昼夜温差,使游客享受“日暖而不燥,夜凉而怡人”的绝佳体感。三是空气纯净,湿度平衡。山地抬升气流增加地形雨,叠加64.87%森林覆盖率,使空气优良率达99.6%,负氧离子浓度高达5200个/cm³,同时夏季适宜湿度日数占比超八成。四是山脉绵延,屏障极端天气。高山削弱冷空气与干热风,使强降水、高温等不利天气影响微乎其微,夏季气候持续稳定。
科学报告揭示迭部独特避暑气候优势
《报告》由国家气候中心专家团队编制完成。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和指标评价体系,首次系统评估了迭部县的避暑气候资源价值,全面展示了迭部独特的避暑气候资源和文旅发展潜力。
肖潺解读了迭部县独特的避暑气候优势:夏季人体舒适日数占比达95.2%,适宜湿度日数占比82.3%,空气优良率99.6%,负氧离子浓度日均4290—5200个/立方厘米,远超“清新空气”标准。这种温度优、湿度优、空气优的“三优”组合在全国范围内极为难得。独特的山地气候特征通过垂直降温、昼夜温差优化、空气纯净和极端天气屏障四大机制,为游客提供了“体感舒适、自由呼吸、生态奇幻、户外畅玩、文化沉浸”的全维度差异化体验。
“清凉之夏·自在迭部”IP正式亮相
基于《报告》成果,经国家气候中心推荐,迭部县人民政府研究,正式发布城市气候文旅IP—“清凉之夏·自在迭部”。这一IP融合了迭部的气候优势、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旨在打造高原生态避暑旅游新标杆。
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扎尕那
黄垚磊在发布会上详细阐释了IP内涵:“清凉”代表16.6℃的夏季均温和5200个/cm³的负氧离子浓度;“自在”体现在95%的舒适日数占比和99.6%的空气优良率。迭部承载着藏汉交融的文化底蕴和红色长征的历史记忆,走进迭部,享清凉之夏,品自在人生!
他说,“清凉之夏·自在迭部”IP的发布,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新的避暑选择,更为气候资源价值转化提供了示范案例。
建设更具韧性的高原避暑旅游目的地
中共迭部县委副书记丹智才让表示,迭部将以“生态优先、文旅融合、全域全时”为导向,构建“气候+生态+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模式,推动避暑旅游与生态农业、红色教育、民族文化深度融合。今年7月21日,迭部县将举办第十届中国·腊子口红色文化旅游艺术周暨第六届安多地区“腊子口杯”则巴邀请赛、第三届扎尕那青稞音乐季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激活夏季文旅市场。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各地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和强度增加。迭部县副县长黄垚磊表示,迭部将从传统的“靠天吃饭”模式,转向更加科学化、精细化、低碳化、韧性化、体验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中,持续发挥其独特的气候、生态与文化魅力,成为真正的、负责任的高原避暑旅游目的地。
迭部县委常委、副县长邵鹏程分享了气象部门在助力文旅产业发展方面的成果。近年来,迭部县气象局通过设立景区负氧离子监测站、开展精细化气候评估、创新“气象+文旅”科普推广等方式,为文旅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迭部县将深化“气象+旅游”服务模式,发挥气象数据在生态旅游产业中的“乘数效应”,进一步拓展智慧旅游气象服务,深化气候康养评估等工作,推动气候资源转化为文旅发展的新质生产力。